时间:2025-04-22 21:30作者:
黄金时代的TVB,是“香港梦工厂”,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港星,造出了一代人的集体荧幕记忆。
如今,赫赫有名的港星开始逃离TVB,北上谋一份生计。他们挤进内地剧组或是直播间,继续搏命。
文 |常芳菲
编辑 |辛野
运营 |芋头
看着古天乐的剧长大的观众大概很难想到,这位大明星有一天会因为降片酬、没工作而登上热搜。
一个月前,他原本只是照例参加一次行业晚宴。面对镜头,古天乐一向话少。但这一回,媒体追问行业寒冬,他少见地自曝已经带头降低片酬。更严峻的情况是,就算演员愿意减薪,也没有人愿意投资,“开不到工”。
如此出名的演员抱怨自己工作不顺利,很难得到同情。何况,翻开最近10年古天乐的片单,少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这10年,他参演电影超过30部,但有20部的豆瓣评分低于6.0,票房自然也跌得无声无息。几个月前,古天乐主演的电影《恶行之外》只拿到1300万票房。有网友评价说,2025刚刚开年,但这部电影已经预订了年度烂片的位置。
▲ 古天乐在《恶行之外》中饰演追凶警察,为女复仇。图 / 《恶行之外》
古天乐的上一次惨败,要追溯到三年前,他主演、监制的科幻电影《明日战记》。暑期档上映时,迎面撞上了沈腾、马丽主演的同题材作品《独行月球》。为了争取更多票房,古天乐不惜“卖惨”。
宣传短视频里,他在台下委屈地看着票房数字,偷偷抹泪;但只要面对观众,走到台前,他又立刻笑容满面——台前幕后的巨大反差,再配上“这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努力了10年就是没有回报”的煽情标题,这段视频的点赞数最终超过130万。心疼古天乐的粉丝们甚至攻占了演员刘德华、谢霆锋的评论区,“要求”他们一起宣传《明日战记》。
▲ 《明日战记》宣传视频点赞破130万。图 / 电影《明日战记》抖音截图
在如此“努力”的推广下,电影票房最终只定格在6.7亿人民币,而这部有接近2000个特效镜头,制作周期接近5年的电影,光成本就高达4.5亿港元。巨额亏损已成定局。
据不完全统计,古天乐目前等待上映和筹备中的影视项目超过30部,而出品公司几乎都是古天乐的公司天下一。任何一家电影公司的现金流,都很难承受这么多待播作品的重压。即便这样,古天乐也没有停止为其他人的作品下注。
去年的热门电影《白日之下》,靠着古天乐的投资才顺利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一桩福利机构院长虐待老人、性侵残疾院友的真实案件。有经验的投资人一听就知道,这大概率不会是卖座的故事。导演简君晋在期望、落空中反复横跳了5年,也没能找来钱。最后,监制尔冬升建议,不如拿给古老板看看。果然,古天乐一口答应,“救这个剧本”。
刘德华曾说,古天乐已经成为“电影大亨”,现在,最后的大亨也欠债了。几个月前,太阳娱乐文化原主席唐才智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诉,指控古天乐在2013年和2014年,与他共同投资时装、餐饮业务,其间向他借款83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80万元)用作注资,约定还款期为5年,但古天乐至今没有还钱。
香港影视的猎猎寒风,平等地吹向了行业里的每个人。自降片酬不是古天乐一个人的选择。同为香港一线演员,刘青云为了新片《爸爸》顺利拍摄,也选择降低报酬。监制钱小蕙透露,根据刘青云以往的片酬,他一个人的酬劳就已经几乎耗尽了这部电影的投资,“但这次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诚意的价格,使得我们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完成拍摄”。
这已经是极少数幸运儿们的故事,更多演员已经渐渐消失在荧幕里。他们在TVB最辉煌时出道,在不同时空、各类影视剧里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但当气温渐渐冷下来,这些昔日的明星,只能匆匆转行、北上求生。
▲ 刘青云凭借《爸爸》斩获第18届亚洲电影大奖。图 / 《爸爸》
对不少香港演员来说,荧幕本身就像个隐喻。他们穿梭荧幕内外,也穿行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中。年轻的时候,他们大多因为外表被选中,荧幕里,他们光鲜亮丽,和周星驰、刘德华、陈小春演着对手戏;而离开聚光灯,他们另一半时间就在幽暗的街巷里奔波,为生计担忧。
起起落落之中,许多人最终不得不放弃演员这份工作。而转行的第一个选择,通常就是直播。
TVB演员艾威,在66岁的年纪,成为一名新人主播。过去,艾威演了超过30年的配角,他是陈小春版《鹿鼎记》里讲义气的兄弟多隆,也是《家族荣耀》里的搞笑舅父。上一次受到关注,还是因为他和妻子陈美玲一起参加了《再见爱人》第二季的节目。
▲ 艾威饰演《鹿鼎记》中的多隆。图 / 《鹿鼎记》
这一次,镜头前只有他一个人。他的短视频账号很久没有打理,看上去也没有精心布置的背景和灯光。艾威就穿着一件起球的卫衣仓促宣布转行。4月23日,他就要在佛山开启第一场直播带货。
看上去,这是他好不容易才抓住的救命稻草。今年开年以来,妻子陈美玲肝病复发病危,腹水就抽出了20多斤。而医药费、肝脏移植费用,都没有着落。最后,是演员苑琼丹帮艾威牵线,才向直播公司的老板预支了50万港元应急,而代价是他必须做满100场直播。
直播的水流同样湍急。几年前,已经有许多香港演员尝过失败的味道。
曾经的“视帝”黎耀祥,对演戏有很多心得,但进了直播间,全然是个外行。在带货床上用品的时候,全程只能蹦出“是是是,对对对”。而“鸠摩智”的饰演者李国麟,直播整整8小时,疲惫到双眼布满血丝,虽然吸引了1000多位观众,货品上架了10次,但一直没有人下单。据港媒报道,那一场,他最终只卖出200元人民币的东西。
▲ 李国麟打扮成最经典的角色“鸠摩智”直播带货。图 / 李国麟直播截图
除了带货,也有人选择投资一门生意。沈震轩今年41岁,他出道时,赶上了香港影视一段灿烂的尾巴,曾经出演《使徒行者》里正邪难分的投资顾问连浩勤。最近再次出现在公众视线时,他已经成了兼职的网约车司机。
两年前,为了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健身房,沈震轩投资高达“七位数”,至今没能回本。兼职开车,纯粹是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沈震轩这条分享生活的视频,瞬间引发打工人粉丝的共情,点赞接近40万。
▲ 沈震轩曾出演《使徒行者》。图 / 《使徒行者》
评论里,有粉丝建议他去找“前同事”蔡淇俊卖鸡脚。实际上,蔡淇俊离开影视这一行,已经10年了。他也曾经和关咏荷主演过喜剧《同事三分亲》,但后来,随着年纪增长,留给他的戏份越来越少。
这些年,他在广东开过火锅店,卖过米线,如今又去佛山的夜市摆摊,卖无骨鸡爪。蔡淇俊毫不避讳自己当过演员的经历,还在摊位上挂着“过气艺人再就业”的横幅。每天下午4点出摊一直到凌晨12点,他每周只休息一天。摆摊生意逐渐有起色,一个月收入也有一万多元。
▲蔡淇俊拍摄视频记录自己的摆摊生活。图 / 蔡淇俊视频截图
这份工作的“性价比”甚至超过了TVB时期。“港姐”陈思齐也加入了摆摊的队伍,她不怕别人嘲笑,“港姐的身份,(现在)并不能帮我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演员戴耀明的新工作,不在片场,而在茶餐厅。聚光灯下的30年,他演过各式各样的角色,搬运工、杂役、跟班。离开荧幕,他戴着橡胶手套洗碗、擦桌、收垃圾,每天能赚300港币。碰到有人问他是不是正在拍综艺,他也不觉得尴尬。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和演员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困扰是厨房小,洗碗的时候和炉灶离得太近,“热得头晕”。
他们身上,是香港人共有的精神——打好眼前这份工。不论人生境遇起伏,必要时,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谋生。
▲戴耀明(图右)在茶餐厅打工。图 / 《香港01》视频报道截图
在这样的寒冬中,相较于香港男演员们普遍陷入困境,女演员们反而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如今,佘诗曼、胡杏儿依然活跃在荧幕前,她们被称作TVB“最后的当家花旦”,就像是这个电视帝国未散的余晖。
曾经,TVB不止创造了职业剧的巅峰,也塑造了一批全新的女性角色。她们或许天分不是最高,但一定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角色背后的女演员们,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种活法。
2023年的剧集《新闻女王》让47岁的佘诗曼再次捧得视后奖杯,第二部今年也即将开机。而在内地,胡杏儿出演的新剧《蛮好的人生》同步开播。大浪冲刷中,她们是少数仍然留在场上的人。
▲佘诗曼凭借《新闻女王》再次斩获视后。图 / 《新闻女王》
做到这一点,要靠运气、拼劲,一份在低谷里不放弃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机会。
很少有人知道,为她们打开北上大门的是同一个人——于正。几年前,佘诗曼还困在低成本电影里,合作搭档永远是熟面孔,她只能出演着名字不同但性格相似的角色。于正编剧的《延禧攻略》找到了她。“娴妃”不是主角,甚至算不上“好人”,但佘诗曼决定把握住这个机会。最后,这部原本没人看好的清宫戏,让陷入职业瓶颈的佘诗曼逆袭蹿红。
胡杏儿接拍的第一部内地电视剧,是于正编剧的宫廷剧《美人心计》。从这之后,她就开始认真学起普通话。她知道怎样为自己争取机会,只要时间允许,她都尽量接拍内地的戏。胡杏儿与TVB合约到期之后,她不仅进入内地拍戏,甚至拿下了综艺《演员请就位2》的冠军。
▲胡杏儿出演的第一步内地电视剧《美人心计》。图 / 《美人心计》
回溯演艺生涯,她们同样有着相似的开端。整个香港都知道,漂亮女孩最快捷的出路就是选港姐。佘诗曼和胡杏儿相隔两年,捧起了港姐季军的奖杯。也同样靠这场比赛拿到了娱乐圈的入场券。
只是,好运气不会永远跟随她们。出头之后,就是不同的、层层叠叠的逆境。
佘诗曼此前没有接触过表演,但一出道就扛起女主大旗,先是和黄日华搭档出演现代剧《明天不一样》,又出演了《雪山飞狐》里的苗若兰。佘诗曼像是闯进了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她在很多场合回忆过那时的惨况,手脚、眼神都不知道落在哪里。因为害怕被人批评,只敢用最小的音量说出台词,恨不得在众目睽睽下“藏起来”。这当然不可能,剧集播出之后,观众讽刺她的表演有气无力,嗓音像“鸡崽”(虚弱)。
▲佘诗曼上节目时谈到被批“鸡崽音”。图 / 《非常静距离》截图
胡杏儿甚至没有出演女主角的运气。当时,港剧里完美女主的脸大概是陈慧珊的样子,清淡的眉眼和轮廓,胜在自带职业女性的气场。而无论外型或是年纪,胡杏儿并不属于这一类,她先后在好几部港剧里饰演男主角的妹妹。即便在《流金岁月》里的妹妹拿到了TVB台庆的“飞跃进步女艺员奖”,也没有扭转舆论场对她一边倒的批评。
但她们绝不会因为自我怀疑而停下来。香港这座城市最核心的精神还有——鼓励搏命一样的自我实现。这也是在演艺圈残酷的竞争丛林中,唯一的生存法则。
佘诗曼和胡杏儿都出身市民阶层,知道金钱能带来最多的安全感。佘诗曼的父亲在她五岁的时候因为车祸离世,家庭经济条件很快变得艰难。有一次,佘诗曼想看电影,妈妈只能推说等下个月。胡杏儿父母离婚后,她跟随父亲生活。中学时代,她每天只有10港元零用钱,要负担一日三餐,“看到漂亮的东西,也不能买”。
成为演员之后,她们把全部睡眠、健康、自我,投入到名利场这个高速运转的机器中。不止她们,几乎每个一线演员都是不眠不休的纪录创造者。
佘诗曼可以连续拍戏四天四夜。就算摔破了下巴,为了不耽误进度,也没有就医休息,最后留下伤疤。胡杏儿出道的前10年,都在用“六亲不认”的劲头工作。为了拿到《肥田喜事》的女主角,她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增肥42斤,胖到助理都认不出来。她们靠着一股狠劲,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路。
▲胡杏儿增肥出演《肥田喜事》。图 / 《肥田喜事》
开始逃离
港星随着潮流起落浮沉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模式不是没有受到审视。
在综艺《无限超越班》上,短剧演员柯淳说起自己超长工作记录,100集的短剧要在6天内不眠不休地拍完,现在的成绩、收入,都是“用生命换来的”。
台下评委席坐着在TVB工作多年的演员吴镇宇。听到这样的工作量,他没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只是笑着说,“那是你没有在无线电视台(TVB)工作过。”
▲听到柯淳喊累,吴镇宇表示TVB工作强度更胜。图 / 《无限超越班》
提起TVB,大多数人想到的仍然是世纪之交的黄金时代。当时,TVB每年播出超过700集剧集,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视剧市场,被称为“香港梦工厂”。而这个梦,靠行业里所有人的血汗灌溉。
TVB是标准的流水线操作,摄影棚会分A组、B组轮流开工,全年无休。演员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他们要自觉自愿地连轴转,从前一天早上6点,拍到第二天的早晨5点,休息一小时之后,继续开工。王祖蓝透露过,他自己的最高纪录是连续一周“不怎么睡”。
而薪水低,又是香港艺人普遍的感受。过去10年,内地演员的片酬以指数上涨,而TVB艺人仍然在低薪里辗转。于是,他们纷纷北上,有时录一个综艺节目的薪水,抵得上在TVB工作一年。“佘诗曼内地三部戏抵TVB10年片酬总和”“吴启华称酬劳太低很难生活”——很长一段时间,TVB薪酬有关的新闻,多半是这样的主题。演员和电视台积压的矛盾一触即发。
实际上,除了极少数一线艺人,TVB演员拿的都不是片酬,而只是按“秀”(show)计费。演员每出镜半小时算一个“秀”,可以拿到800港元。
即便对演员如此苛刻,TVB也没能挽回颓势。从2018年开始,TVB无论是剧集、电影还是综艺节目的制作数量都出现了下滑,业绩也一落千丈。财报显示,TVB自2018年以来连续亏损,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44.77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32.58亿港元,降幅超过27%。而连续7年累计亏损高达近35亿港元。
TVB也尝试过自救。2023年,TVB开始模仿东方甄选,派旗下艺人开启直播带货。
为了直播,TVB港星们苦练普通话,但效果依然不尽人意。2022年,TVB在抖音开设了3个带货账号,TVB识货(香港严选)、TVB识货(美味甄选)和TVB识货(港式甄选),陈豪和陈敏之打头阵,为TVB的营收短暂带来了希望,但很快就显现出颓势。
▲ 陈豪参与TVB直播带货。图 / “TVB识货”直播截图
截至目前,今年“TVB识货”在淘宝进行了20场直播,观看量较2023年首播时有所下滑,部分场次仅有四五万人观看。2024年,TVB没有披露最新的GMV数据,而2023年TVB的GMV曾达到5.7亿元人民币。
流行文化转向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迈出北上的脚步,鲍师傅、喜茶变成了港人去深圳过周末的“最佳伴手礼”,甚至连珠海的房子也成了争抢的标的。
而曾经散发着梦幻气氛的TVB逐渐沉寂下来,只剩少数的老派艺人困守在这里。最近,演员鲁振顺就对媒体炮轰TVB,“全职洗碗都比我钱多”。
曾志伟是TVB现任的掌门人。过去4年,他一直希望带领TVB融入内地的娱乐市场,他为综艺组局,甚至还带着TVB新人和小杨哥一起带货,结果卖起了“正宗”的“香港美诚月饼”。
这一次,72岁的曾志伟没有办法再扮演荧幕前的开心果。他只是淡淡地说,“没有艺人可以做到老。大家觉得需要离开,就离开。”
参考资料:
1.《这次古天乐拼了,但可能没用》,中国新闻周刊
2.《古天乐卖惨,惨不惨?》,娱乐硬糖
3.《胡杏儿,我只对自己狠》,南方人物周刊
4.《跟“女王”佘诗曼聊聊,不婚不育,只为自己》,36氪
5.《鲁豫有约一日行》第五季、第八季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