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9 20:23作者:
李梓萌48岁了,还在央视一线岗位上兢兢业业,既没有换岗位,也没有淡出镜头,甚至在今年阅兵仪式上再次成为焦点。
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老牌主持人,竟然莫名其妙“出现在”某些直播间,和“AI克隆人”一起卖起了保健品?
更离谱的是,她本人毫不知情,直到国家监管部门介入,这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才浮出水面。
这一波AI造假风波,不仅让李梓萌无辜“背锅”,更揭开了一条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东北姑娘李梓萌并非出身于什么艺术世家,也没有显赫背景,一切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
小时候,她就是那种特别乖的孩子。学习不掉队,文艺活动也一把抓,广播站、舞台、小演讲,她都能hold住。
学校老师一眼就看出她是块“播音的料”,便额外开“小灶”给她加练发音、朗诵和形体。
高中三年,她几乎成了校晚会的“御用主持”。
而这个过程里,她也把自己锻炼得越来越有台风,不怯场、声音稳、节奏准,播音的基本功扎扎实实打下来了。
高考那年,她冲着中国传媒大学报了志愿。
没想到,她一举拿下了第一名。
进了大学,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少同学从小就有专业训练,还有的家底厚到惊人,各种资源堆出来的气场令人窒息。
但李梓萌没被吓住。她反而学得更拼,理论课全听,实操课更是下苦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前就被央视看中,直接邀请进入实习。
她也确实争气。刚进央视不久,她就靠稳定的发挥被选中担任《国际时讯》的主持。
2006年,她终于登上《新闻联播》的舞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主播之一。
但事情远不如外人想的那么风光。
刚进《新闻联播》那会儿,李梓萌只有29岁,年纪轻、样子也显得稚嫩。
可央视的主播讲究的是庄重和稳重,这种青春气息反倒成了“短板”。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她做了个没人想到的决定——戴假发。
这一戴就是十多年。假发后的她,形象瞬间变得干练许多,终于过关斩将站稳了脚跟。
可即便如此,她的播音生涯也并非一路顺风。
央视内部有一条“铁规矩”,主持人读错一个字就要扣200元。
有段时间,李梓萌因为高强度工作常常口误,甚至还因为把“劳动节”读成“劳动姐”,被网友冠以外号,视频也成了“鬼畜素材”。
不仅如此,她还是少有的“租房住”的央视主持人。20年没买房,连同事倪萍都打趣她“工资都罚没了”,上节目像是“贴钱”播音。
别看大家笑得欢,这背后是她年复一年、凌晨四点就得起床准备节目的努力。即使这么拼,她仍然难逃被调侃的命运。
可李梓萌是真抗住了压力。在一次“急稿”直播中,她拿到手里的稿子,根本来不及输入提词器,全靠眼睛看着读、脑子临场反应,整整八分钟无一卡壳。
这一段视频后来被网友剪出来,才让更多人意识到:人家不是嘴瓢,是扛得住“实战”的狠角色。
这么多年下来,李梓萌的事业可以说是稳扎稳打,可感情上却迟迟没有着落。
她一直单身,连圈里的同事都替她着急。
有一次,“月亮姐姐”在节目上半开玩笑地给她征婚,说她这么优秀一定要遇到对的人。
但李梓萌很坚持——她从不将就。宁愿一个人,也不凑合过日子。
就这样,她慢慢成了朋友圈里的“黄金剩女”,有人心疼她孤单,也有人佩服她的清醒。
她不是没谈过,但每次一提到结婚,她的底线就非常明确:两个人必须志同道合,三观契合,不能只是年纪到了随便找个过日子的伴。
所以这些年,身边同龄人都陆续成家,她还在坚持“慎选”的原则。她说过,“我愿意等,等到那个愿意理解我的人。”
就在李梓萌过着自己节奏稳定的生活时,突然有网友在直播平台刷到她“带货”的画面。
她正一本正经地介绍一款所谓“深海多烯鱼油”,声称能缓解头晕、手麻、增强记忆力。语气像极了她平常播新闻时的专业口吻。
很多人信了,觉得央视的老牌主播出场,产品肯定靠谱,便放心下单。
可细心的观众越看越不对劲:李梓萌不是央视主播吗?怎么跑来直播间卖保健品了?而且她本人从没透露过这种跨界活动。
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立案调查,结果发现直播间的“李梓萌”,竟然是AI生成的假人影像。
不仅长得一模一样,连说话语气、口型、面部表情都极度还原。
现场根本没有李梓萌,只有一段预设好的AI合成视频在播放,后台则是操盘手在悄悄卖货。
更离谱的是,这款产品根本不是药品,连保健品都算不上。
它实际标准仅是普通糖果类食品,商家却拿着李梓萌的脸卖得热火朝天。
国家监管部门随后出手查处,严厉打击AI滥用行为,并明确表示,任何使用人工智能伪造公众人物形象、从事虚假宣传的行为,必将追责到底。
李梓萌的“AI分身”事件被揭发后,更多受害者的案例也陆续曝光。
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也被“克隆”,视频中她用甜美语气推销“土鸡蛋”,说是家乡特产,结果点击上万、销量近五万单。
直到全红婵家人出面澄清,才让粉丝们意识到被骗了。
还有知名医生张文宏“现身”某平台推销蛋白棒,说能增强免疫力。
视频里穿着白大褂、语气专业,结果一查,口型不对、音轨模糊,根本是AI伪造。
类似的假视频越来越多,一些AI公司为赚钱不择手段,把名人形象和声音拿去“批量制作”带货内容。
不但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还严重欺骗消费者。
这类滥用AI的行为,不但突破了道德底线,更对公众信任造成巨大伤害。
李梓萌不靠背景、不靠绯闻,一路打拼成央视中坚力量。
这些年,她戴假发也好,早起播音也罢,口误罚钱也认,全部自己扛。
而如今,她的脸却被人拿去做“赚钱工具”,被迫“代言”毫不知情的商品,甚至影响到了她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职业声誉。
庆幸的是,这一次国家出手了。AI不是不能用,但绝不能拿来骗人。
李梓萌的遭遇,不只是一起冒用事件,更是一记警钟。
她是无辜的,却也让公众看清楚了“科技造假”的边界和底线。
48岁的她,依旧坚守在新闻前线,依旧没有放弃追求属于自己的感情归宿,也依旧是那个不服输、认真又倔强的东北姑娘。
她用几十年认真敬业的态度,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专业主持人”。而现在,轮到这个社会为她撑一次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