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3 08:00作者:
文丨小黑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台湾省的网红“馆长”可以说非常的火爆,人气快速攀升,每次来到内地城市,几乎都是收礼物收到手软。
而他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曾经的“X独”,选择抛下成见亲自来到内地,随后迅速开始转变观念,不停的呼吁更多的台湾人来内地。
可早在多年前,就有一个台湾省的“名人”来到了内地,她不仅选择在内地定居,还拿到了我们的“身份证”。
只不过遗憾的是,她直到去世前,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落叶归根”。
或许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千百惠是一个十分陌生的人,可在属于她的时代,她是台湾最顶流的歌手之一。
那么当年的千百惠有多厉害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1986年,千百惠推出了自己的代表性专辑《想你的时候》。
由于当时的千百惠还是一个新人歌手,因此唱片公司一开始只发行了5000盘磁带,可谁知专辑只发行了几天时间,唱片公司就接到了20000盘订单。
最终,这张专辑在台湾的销量超过了20,她也因此顺利出名。
单纯的数字或许还无法体现其中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来一个横向对比。
我们熟悉的歌手林忆莲,她在1985年发布了个人首张专辑,在台湾省的销量是80万盘。
乍看之下,两人的差距非常大,可大家要知道,她们两人无论是个人天赋、背后公司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可千百惠依旧能够在林忆莲等大神的包围下脱颖而出,足以见证她的实力。
不过除了音乐外,千百惠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的爱情,在这方面,她的勇敢超越了大多数人。
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和台湾地区虽然有少量的信息传递,但想要互相往来是非常困难的。
而这一切在1987年才得到改善,这年,台湾当局正式同意台湾居民前往内地探亲,让两岸开始有了正常的来往。
可即便如此,当时两地人的隔阂依旧很深,除了探亲,愿意来到内地的台湾人少之又少,但千百惠却是一个例外。
1990年,千百惠来到了北京,参加一档特别节目《亚运之光》,这对她来说是打开名气的一个重要契机,同时也让她遇到了自己的爱人。
那就是高大林。
高大林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高,同时也是亚运之光的负责人之一。
也就是在这里,高大林和千百惠相遇了。
当时的千百惠只有27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第一眼看到高大林,就被他深深的吸引,并有了和对方谈恋爱的打算。
可爱情只有冲动可不够,当时放在千百惠面前的有两大难题,一个是台湾和内地的距离问题,另一个就是高大林的婚姻。
没错,当时的高大林已经结婚了,并且是新婚,虽然那时的高大林也被千百惠所吸引,但家庭的责任还是让她选择了拒绝。
不过这没有阻挡千百惠,她先是回到了家乡,和自己的家人坦白了一切,随后在第二年“孤身赴京”,想要获得高大林的爱。
这个举动,让高大林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最终,她选择追寻自己的爱情。
1992年,高大林办理完离婚,和千百惠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千百惠也选择来到内地定居,并在内地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
这让很多认识千百惠的人都十分的惊讶,因为她这可不是去内地旅游,而是在内地定居,户籍什么的都要跟着改变的。
她的这个选择,被不少人认识为“背叛”,他们不仅四处宣扬千百惠的“坏”,还把她的歌曲给下架了。
但千百惠毫不在意,因为自从她来到内地后,就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祖国完成“统一”。
其实网红馆长在亲自来到内地后,就一直在说一件事,那就是他被“骗”了,他听从了一些人告诉他的“事实”,对内地一直有很大的偏见。
一个熟悉网络的人都是如此,更不要说那个网络几乎没有的年代,很多人对内地的了解几乎等于“0”。
在居住在内地后,千百惠就一直试图让更多的台湾人了解内地,她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做“高陆湾”,意味期待两岸统一。
除此之外,她还多次利用媒体,来向大家展示一个“真正”的内地,甚至还在央视的节目中,高喊“祖国万岁”。
可即便做了这么多,她的心中还是有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在来到内地定居后,她一直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难道是她回不去吗?现在交通这么发达,她想要回台湾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她不想用“游客”的身份回去,而是希望在完成统一后,能够“回家”。
可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千百惠的遗憾一直都没有完成,直到她8月19日去世,她离开家乡已经有33年的时间了。
对于自己的“遗憾”,千百惠有没有过后悔呢?如果她当初没有一意孤行,就不会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
虽然在2022年,千百惠和高大林选择了离婚,可她已经彻底爱上了内地的生活,更是一个人移居成都,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
相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千百惠依旧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千百惠虽然名气没有那么大,可她确实为两岸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千百惠选择定居内地,是有很大压力的。
甚至她当时有可能还遭受到了威胁,这才让她久久不敢回到台湾。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的台湾年轻人越来越清醒, 早已经能够看懂未来的趋势,也不会盲目的选择支持,这都是无数“前辈”辛苦换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