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33岁肖战已陷入一个“怪圈”!于正的坦诚,证实了这点

时间:2025-07-04 04:30作者:

肖战,一位极具话题性的人物。

从素人设计师到断层顶流,他用一部《陈情令》撕开娱乐圈的幕布。

可当“魏无羡”的红衣惊艳“还未褪色”,他就深陷舆论“泥潭”。

多年来,他似乎陷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怪圈”。

于正不经意间地坦诚,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点。

成也流量

出道多年,肖战诠释了不少角色。

其中,设计师“盛阳”是粉丝公认的和他最像的一个。

因为两人的经历很相似。

回忆起年幼时期的绘画岁月,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这项艺术的喜爱。

还分享了自己学素描时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八个小时的故事。

后来,不管是大学时的专业,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都是平面设计。

用肖战的话来说就是手中的画笔带来的工作和成就感。

这份设计功底也在镜头前屡屡显现。

拍摄《余生》时,医院的图标设计,他信手拈来。

《藏海传》中,细看他提笔拿尺的样子,太专业了。

本人也表示手机里还留着当初工作用的一些软件。

更重要的是,画画培养了他的感知能力,这一点更成了他理解角色的“秘密武器”。

最珍贵的是绘画赋予的沉浸式观察的习惯。

如果说小时候是面对着枯燥的石膏,那么后来就是静下心来打磨每个角色。

不过,演员二字对当时的肖战来说还比较遥远。

他当时声名在外靠的是歌声和脸蛋。

大学时,他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等称号。

正是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老师才会把他介绍给《燃烧吧,少年!》节目组。

当时的肖战也没有想过要当什么偶像,年轻的他只是认为选秀很好玩。

可第一次压腿,没有跳过舞也没有压过筋的他眼前一黑,直接就疼懵了。

此刻他也想过放弃,但来都来了,还是要把努力做好。

渐渐地,他摆脱了舞痴的头衔,跳舞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肖战也有粉丝了。

可他对此看得很透彻。

他并不认为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重要,努力才能走得更长久。

或许那个时候,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永远大批的粉丝,成为断层顶流的存在。

而他的“跳板”正是《陈情令》这部剧。

这部剧对两位主演的加成有多大呢?

是时至今日还被津津乐道地存在。

是打造了两个超级顶流的存在。

是两人分别涨粉1677万和1659万的不可复制的存在。

是两人靠着这部作品就与杨幂赵丽颖等人一同成为了星光大赏的VIP之星的存在。

此后,肖战的事业就步入了“快车道”。

可没多久他就因为粉丝的不理智行为陷入了灰暗时刻。

2020年的星光大赏,是时隔几个月他再度参加大型活动。

出场仅10分钟,就贡献了难以复刻的浏览量。

更没想到,粉丝给予了他“8秒红海”的感动。

谁看了不说一句,粉丝黏性太强了。

这么多年,肖战的剧分布在各大平台。

毫不夸张地说,他去到哪里,粉丝就跟到哪里。

有固定的忠实的粉丝再加上一些被吸引过来的路人,他的每部剧播得都很不错。

说了演艺事业,再看音乐事业。

仅一首《光点》足以封神。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商业价值,常年霸榜。

且很多高奢都是直接跳过考察期。

粉丝也用一次次购买诠释了什么叫“肖战效应”。

连郑晓龙都说有很多人关注肖战,进而会关注到剧。

但这句话还有下半句。

败也流量

那就是更关注这个男演员能不能塑造好“藏海”这个人物。

那为何郑晓龙一边说肖战善良漂亮,一边又评价这是一位非常好的演员呢?

这与肖战多年来掉入的一个“怪圈”有关。

换句话说,他的流量的确很大,但争议也一个不少。

当年的“227事件”不就是一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实例吗?

且他的大量粉丝不乏不理智粉。

虽说这不是艺人本人的错,但也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路人的观感。

圈内,因为粉丝而讨厌艺人的大有人在。

所以,他难免被流量反噬。

一旦有负面新闻,就会被立即放大,甚至遭到身份不明网友的群体性批评。

可以说,肖战无论他做什么,都会受到更多地审视和争议,处于“黑红交织”的状态

而且他作为内娱顶流,部分观众对他演技的质疑从未停止。

有人就误认为他只是靠颜值与流量支撑,演技并无实质性突破。

哪部剧播得好了,就是粉丝做数据的结果。

不好就是流量撑不起剧。

可谓是连呼吸都是错的。

还有一点是口碑与资源的争议。

自徐克开始,郑晓龙接着,今年又轮到孔笙,他接连与多位名导合作。

资源丰富后,就有人认为是大导演放下身段“拥抱”流量了。

今年在《射雕》票房不尽如人意,口碑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有人认为他靠粉丝支撑热度。

演技不足以支撑路人“进场”。

电影的预售票房第一,但最后却停留在6.89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哪怕是他终于靠着《藏海传》证明了演技,他的流量身份依旧会引发争议。

看到肖战的处境,也再度印证了于正的话语。

这位资深的编剧和制作人太懂得大家想看什么了。

尤其是女性题材的剧,更是一绝。

不管是“陆贞”、“窦漪房”还是“薛芳菲”都是清醒的大女主。

这些年大红的吴谨言、白鹿等人都靠他的提携在圈内站稳脚跟。

他也的确有资格说出“最红的演员杨幂、赵丽颖、杨幂哪个不是我捧红的,哪个不是因为我翻身的。”这样的话。

但肖战不一样,对方早就红了。

就如于正所说:

“跟顶流合作是人家选择他,不是他选择人家。”

这和他当初给赵丽颖机会出演《陆贞传奇》截然不同。

不能怀疑他想和顶流合作的心,但也不能忽视他看中了肖战流量大这一点。

圈内不少制作人在筹备期看中了顶流能为作品带来的流量加持。

可当作品面世,又嫌弃他们身上过于耀眼的流量标签,质疑其对角色的诠释深度。

于正也很坦诚:

“跟顶流(肖战)合作不是我们选择他,是他选择我们,我们也没把握能找到顶流。

我努力跟得上顶流的步伐。”

只见他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流量密码的渴望。

也是6月,他在直播中也坦言肖战是断层顶流,他都不敢给对方发微信,生怕蹭上了。

这话也是完全符合肖战一举一动都能掀起舆论风暴的处境。

而且他还笑着称这位男演员演什么都能火。

然而这种极致地追捧,恰恰成为困住肖战的“怪圈”枷锁。

总结就是肖战虽然流量很大。

但流量与演技争议并存、资源与口碑的矛盾以及舆论过度关注等人问题都是他陷入的怪圈。

而于正的几句话完美证实了这一点。

结语

流量是把双刃剑,肖战在光环与争议中已经走了太久。

但别忘了,那个在《如梦之梦》舞台上用演技征服观众的他,那个靠着《藏海传》打了漂亮翻身仗的他。

于正的话,既是对他价值的认可,也是对他的考验。

相信凭借这份执着与热爱,他终将穿越舆论迷雾,迎来属于自己的破晓时刻。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