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6 07:00作者:
文|东方不败
孙俪又火了,竟是因为一碗馄饨?
这次,邓超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28岁那年,孙俪拥有了可保余生的“养老剧”《甄嬛传》。
可即使步入婚姻家庭,既要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家务。
但她依旧没有放弃对演戏的热爱,做到“双管齐下”。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位“鱼和熊掌兼得”的女人。
竟然会凭借一碗馄饨再次火爆全网!
事情起源于孙俪新剧《蛮好的人生》中的一段包馄饨情节。
剧中,她所饰演的 39 岁保险销售胡曼黎,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在包馄饨的场景里,孙俪展现出了极为娴熟的手法。
她将正方形面皮平稳地铺在掌心,用筷子挑起满满一撮荠菜肉馅精准地放上去。
指尖迅速蘸水抹过面皮边缘,双手灵动地一捏。
眨眼间,一个圆滚滚、肚子鼓鼓的馄饨就诞生了。
模样憨态可掬,像极了象征财富的金元宝 。
这短短几分钟的片段,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热潮,成功登上热搜。
许多上海网友看过之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证实。
“这就是正宗的上海家常包法,跟我妈包的毫无二致,皮薄馅大,煮出来的馄饨汤肯定特别鲜美!”
别看孙俪在镜头前的表现一气呵成、流畅自然。
为了这场戏,她在背后下了不少苦功夫。
开拍之前,她特意去请教上海当地的阿姨学习包馄饨。
从馅料的精确配比,到捏褶的精细手法,都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实拍时,她一边流畅地背着台词,一边快速地包着馄饨,一分钟就能包出 6 个。
连导演都忍不住惊叹道:“这手艺,出去开个早餐摊都绰绰有余了!”
回顾孙俪的演艺生涯,从《玉观音》中坚韧勇敢的安心。
到《甄嬛传》里历经磨难、逆袭成为后宫之主的甄嬛。
再到《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敢爱敢恨的周莹。
她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每一个角色的成功塑造,都离不开她对表演的全身心投入。
她曾说过,看自己的戏永远在挑毛病。
这种自我审视的态度,促使她不断雕琢自己的演技。
力求在每一个作品中都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就像在拍摄《甄嬛传》时,为了更好地诠释甄嬛这一角色。
孙俪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琢磨。
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台词重音,以便更好地把握情感的起伏。
在拍摄哭戏时,她会提前酝酿情绪。
让眼泪自然地流淌,从而呈现出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正是这种对表演的敬畏之心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使得甄嬛这一角色深入人心,成为了影视剧中的经典形象。
而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为了演好周莹这个性格豪爽、精明能干的角色。
不仅深入研究了角色的背景和性格特点,还专门学习了陕西话和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拍摄一场周莹在集市上与人讨价还价的戏时。
她的表演生动自然,将周莹的机智和泼辣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热闹的集市之中。
在《蛮好的人生》里,孙俪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融入到角色中。
她在生活中为孩子做饭,掌握了不少厨艺技能。
而这些技能在剧中炒菜、包馄饨的戏份中得到了完美的运用。
她将胡曼黎这个角色演绎得真实而生动。
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普通中年女性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演艺事业中,孙俪不断突破自我、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角色。
而在生活中,她的努力和进步也成了邓超口中毫不吝啬的称赞。
在生活中,孙俪的努力与进步也被丈夫邓超看在眼里。
邓超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夸赞孙俪,称她是一个执行力超强、非常自律的人。
他说孙俪一旦决定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
邓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俪突然对大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决定学习大提琴。
她立刻行动起来,报名参加了专业的大提琴课程,并且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练习。
尽管一开始她的演奏并不熟练,甚至有些生疏,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她更加努力地练习,不断地请教老师,纠正自己的错误 。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孙俪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功通过了一级考试。
除了大提琴,孙俪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追求 。
她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
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她的心血和努力。
她的书法作品字体工整,笔画流畅,颇具功底。
她的绘画作品则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色彩鲜艳,生动有趣。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
更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孙俪的这种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她的演艺事业。
她在每一个角色的塑造上都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这种敬业精神和对表演的执着追求,让她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远。
成为了众多观众心目中的实力派演员 。
此次,孙俪用一碗 “大肚馄饨” 再次证明。
真正的演技,并非来自于华丽的技巧。
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角色的用心揣摩以及对表演艺术的不懈追求。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演员这个职业树立了榜样。
也让观众看到了演技的真正魅力所在。
相信在未来,孙俪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用演技书写更多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