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1 03:00作者:
作者|小鱼
来源|视觉志
就在刚刚,饺子导演闭关的消息,登上热搜榜。
早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不久后,饺子导演就有过一次“闭关”经历。
饺子导演的微博,目前也已经设置成仅半年可见。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高光时刻,饺子导演选择“消失”。
有消息称,饺子导演选择闭关,是为了更好地打磨下一部作品。
《哪吒》第三部,又会是多少年以后?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无人知晓。
观众已知的,只有哪吒今年踩着风火轮,王者归来。
截至目前,《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23亿,超过《狮子王》《冰雪奇缘》《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而在全球影史票房中,《哪吒2》目前已经飙至第8,票房之高,连全球知名电影《侏罗纪世界》《速度与激情7》都望尘莫及。
没人想到,这个扎着丸子头、长着熊猫眼的“叛逆小孩”,能在电影市场掀起一场如此强劲的票房风暴。
孩子们的偶像,也从“奥特曼打怪兽”变成了“哪吒闹海”,从“超级赛亚人变身”变成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随着哪吒人气攀升,各地文旅局也坐不住了。
各地纷纷亮出“证据”,争夺这位当红顶流的归属权,一场“抢户口”大战悄然上演。
毕竟,谁能抢到哪吒的户口,谁就能在这场文旅经济的博弈中占据先机……
今天是电影上映第22天,哪吒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哪吒户口,花落谁家?
哪吒的户口,至今是个谜。
故事中,哪吒是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儿子,出生于陈塘关。问题在于,陈塘关的位置,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在四川宜宾,有人说在福建惠安县,还有人称在河南西峡县,亦或是天津河西区……这场“抢娃大战”中,宣称自己才是“哪吒正宗故乡”的,已不下四个城市。
多地不惜穷尽办法,也要证明哪吒是“自己的娃”。
天津文旅率先打响第一枪,其用一条视频高调宣布——
“别抢了!哪吒天津人!小孩哥姓名,哪吒,天津陈塘(今河西陈塘庄)人,小学在读。”
天津文旅的说法,有诸多证据。
比如电影《哪吒2》中,陈塘关百姓一张口,便是地道的天津方言,连“章鱼哥”都说着一口天津话。
不仅如此,天津文旅还从泛黄的旧报纸上,找出了一系列佐证。
从有着40余年历史的雕塑和壁画,到体育赛事的吉祥物,再到一篇篇有年代感的报道,这一切都指向,哪吒是妥妥天津娃。
随后,天津文旅趁热打铁,推出多条“哪吒”主题旅游线路,客流量飙升近30%,热门餐厅里的干煸鱿鱼丝、天津藕粉,都让游客的“哪吒之行”沉浸感爆棚。
天津哪吒小镇,还用一张120开头的李哪吒身份证,成为无数人拍照留念的人气打卡点。
然而,哪吒的身份证还没捂热,安徽文旅忍不住出来“抢娃“。
据安徽文旅发布消息称,哪吒是在安徽固镇“闹的海”。
此说法亦非口头杜撰,固镇县刘集镇九湾河南岸,至今留存“陈塘渡”地名,相传为陈塘关旧址。
除此之外,当地世代流传着“哪吒闹海”的传说,而九湾河、陈塘渡、老龙潭等地名和地貌,都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的故事高度吻合。
当地还有数不胜数的哪吒雕像和墙画,从村头到渡口,无人不能讲一段哪吒的故事。
随后,四川宜宾也加入了这场“抢娃大战”——“别争了,哪吒必须是宜宾人!“
哪吒之根在宜宾的说法,有相当多考据。
宜宾不仅有南广镇陈塘关、哪吒洞、龙脊石、金光洞等20处实景考证,还有大量歌谣、文字资料、学术论文等印证资料。
据资料,哪吒行宫重建于1991年,取自古典小说《封神榜》上的神话故事,哪吒洞作为哪吒行宫的精华所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第一座供奉哪吒的庙宇。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盘根错节,这场“哪吒户口”争夺战,还有更多城市加入战场。
看似轻松有趣,实则也是一场文旅经济的较量。把哪吒“认领”回家,就意味着能借IP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
所以,哪吒的户口之争,本质上是一场“流量之争”。
随着近几年“旅游热”,类似的文旅大战,早已不是第一次。
还记得吗?好客山东凭借响亮的淄博烧烤招牌,轻松吸引上亿客流;哈尔滨因一场意外的“退票风波”,赚足游客好感度;电影《我的阿泰勒》播出,让新疆的神仙景色再也藏不住……
一个梗、一部电影、甚至一碗麻辣烫,都能点燃一座城市的文旅经济。
如今,除了得天独厚的美食和美景,文化IP也能轻松撬动亿万产业经济。
去年,《黑神话:悟空》爆火,让山西古建筑的独特韵味,再一次传遍了全网。
但相比于《黑神话:悟空》这类单机游戏,《哪吒2》作为一部男女老少通吃的动画电影,其受众更广,IP量级自然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哪吒的户口到底在哪里,答案不言自明——
哪吒的户口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实力把这位“叛逆小孩”养好,谁有实力能让哪吒从神话里走出来,真正“活”在现实中。
哪吒从不是个摆设,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神仙小孩,能让游客买单的也不是噱头,而是对哪吒的喜欢。
噱头终将过时,流量也只是一时的热闹。
把哪吒的“风火轮”,变成地方经济的“永动机”,时间和心血缺一不可。
小小哪吒,撬动实体经济
文化旅游,作为沉浸式体验IP的方式之一,是不可替代的。
但对于上班族来说,奔赴远方始终是难得的奢侈品,假期和钞票缺一不可。
因此,比起旅游带来的慢经济,周边产业远远跑在了前面。毕竟,买周边无需排队和“拼好假”,动动手指,就能拥有哪吒同款。
自电影上映后,哪吒的周边产品几乎一夜之间卖爆。
不少电商平台上,哪吒手办、钥匙扣、T恤等周边产品上线不久,就换上了售罄的通知。
无数人打工人的工位上,已然摆放好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的水杯,还有哪吒手办摆件,让哪吒陪伴在自己身边奋战deadline,仿佛这位“叛逆小孩”能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线上线下,一“吒”难求。
这种盛况,让“谷子经济”又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谷子,由Goods(商品)音译而来,即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也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谷子有着多种多样的制品,吧唧(徽章)、亚克力立牌、色纸(纸质画)、棉花娃娃等,应有尽有。比起传统周边,其工艺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仅“吧唧”品类就有珠光、镭射、银葱、反光等不同工艺。
作为“中国潮玩之都”的广东东莞,在哪吒爆火后,当地许多工厂的订单量,达到年前的十倍之多。
有的工厂因哪吒的泼天流量,仅一个月就完成了去年的营收总额,有些小型工厂自发组织联合生产,让全国哪吒粉丝,都能买到心仪的周边。
这哪是哪吒,简直是财神爷下凡。
但这只是开始。
哪吒的IP效应,不仅体现在传统周边上,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线上火爆,线下亦然。
一些原本冷清的老旧商场,因加入了哪吒主题展,瞬间成了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翻了3倍。某些活动主题展上,不仅有巨型哪吒玩偶、电影场景还原,还有互动游戏和周边售卖区。
哪吒的IP效应,不仅让周边产业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更多人就业的同时,也是提升GDP的宝藏发动机。
这种IP带来的经济效应,看上去是消费行为,本质上却是精神寄托。
有人在家中摆放哪吒电影挂画,在工位放着惟妙惟肖的周边;
也有人背着哪吒“痛包”(由谷子装饰的背包),拿着棉花娃娃,带着敖丙和哪吒走遍全中国的每一处风景。
这些行为背后,无不是为了热爱买单。
归根结底,哪吒形象的成功塑造,才是构成一切经济行为的底层逻辑。
在原版故事中,哪吒像一个文化符号,反叛而悲怆,还被痛仰乐队当成乐队的精神图腾——即使是苦痛,也无法阻止我们仰起的头颅。
但在饺子导演团队的挖掘下,哪吒的血肉逐渐丰满,他变成了一个略带悲怆却又可爱迷人的角色,不管是他的叛逆、他的挣扎、他的成长,像极了每一个在现实中不愿服输的我们。
所以哪吒的爆火,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故事动人,更是因为整个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不只打动国内的观众,国外的观众在观影中,也能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哪吒用实力证明,只要故事讲得好,IP够硬核,文化不仅能输出,还能变成真金白银。
文化IP,不再被低估
中国的文化IP崛起,带来了不少新的期待。
日本作为动漫产业的大国,早已是文化IP与实体经济结合的典范。
不怪有人说,秋叶原的ATM机里取出来的钱,都带着动漫角色的香气。
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63年,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在电视上播出,这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动画系列,开启了电视动画的新纪元。
到了70、80年代,涌现出了无数经典作品,如《机动战士高达》《龙珠》,不仅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奠定了日本动漫在全球的地位。
时至今日,日本动漫产业早已脱离"小孩才看"的刻板印象,它就像一只会下金蛋的皮卡丘,每年能给日本带来2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比任天堂的市值还要高。
在日本,因为一部《鬼灭之刃》,和服店的销售额直接翻倍;新干线的乘客量,也能被《你的名字》带飞……当众多动漫爱好者走进动漫店,购买手办、周边、光盘等,全都是实打实的GDP。
日本作为动漫IP大国,离不开几十年的积累、全民的参与,乃至举国的支持。
因为这些IP,不仅能创造经济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一代日本年轻人的成长。
在众多知名IP中,不乏《灌篮高手》《足球小将》《黑子的篮球》《棋魂》等知名体育相关动画。
还记得《灌篮高手》里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吗?流川枫的冷酷、樱木花道的热血,是许多日本学生爱上篮球的原始动力。
《灌篮高手》热播后,篮球在日本风靡一时,甚至许多空旷的场地,也开始修建更多篮球场。
《足球小将》中的大空翼,也是无数日本孩子爱上足球的原因,甚至影响了日本足球的发展。
许多日本国脚坦言,这部《足球小将》动漫,是他们走上了职业足球的道路的原因。
日本体育强国的秘密,可能就藏在一部部热血沸腾的动画片里。
反观中国,我们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化IP,但大多数未能形成长线效应。
原因很简单,我们曾经不够重视文娱产品的潜力,缺乏对IP的深度挖掘和长期运营。
然而,近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知名公司米哈游的《原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款游戏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甚至让日本秋叶原的一条街变成了“原神街”,打入欧美市场,每年为上海带来超过10亿的税收回馈。
这一切,都起源于上海市政府,曾经对几个普通大学生的信任和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以及《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商游科,他们同样用数年时间,只为打磨出一个精品IP。
中国从来不缺好的创意,更不缺好的题材。
五千年的文化长河,随便掬一捧水,都是故事的源泉。
哪吒踩着风火轮归来,姜子牙执掌封神榜,杨戬挥动三尖两刃刀……封神宇宙的爆火,就是最好的证明。
也许,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一份“慢下来”的勇气。
饺子导演用五年时间,打磨出一部《哪吒》;游科用数年心血,打造出《黑神话:悟空》。
这些作品的成功,不是因为它们赶上了风口,而是因为它们足够用心,足够真诚。
未来,当我们再谈起中国文化IP时,希望不再只是“爆款”,而是“经典”;不再只是“流量”,而是“传承”。
毕竟,互联网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但梦想的路,始终要一步步走。
所以,牛人总是在最热闹的时候选择闭关,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让饺子导演安静下来,让《哪吒2》,再飞一会儿……
监制: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