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8 12:53作者:
广东依托政策引领、科技赋能等多点发力“硬核助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颖琳张爱丽胡彦
图/广东省林业局提供
金秋十月的清远连南瑶山,山苍子树遍布山丘,翠绿枝头垂挂着一簇簇果实。微风过处,清冽的独特香气扑面而来。
这漫山的生机,带来的远不止风景。近年来,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协同推进,将山苍子产业纳入民族地区“百千万工程”重大项目和纵向帮扶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将山苍子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植绿增绿的树种之一”。依托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等多点发力,一个以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带动廊道沿线16个县的山苍子产业发展带,正努力撬动产值超10亿元,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生的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政策引领,小果子释放大能量
山苍子又称山胡椒、野胡椒,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资源,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山苍子树是我国南方水土保持和困难立地改造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还是优良的景观树种与园林绿化树种。到了餐桌上,它的鲜果又成了“调味密码”,是云南米线和贵州酸汤鱼里的独特风味来源;其干燥后的果实是传统中药材荜澄茄,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果实提炼出的山苍子油,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香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性能。
广东早就盯上了这位“全能选手”的潜力。2023年12月,省林业局、省民族宗教委研究达成“将山苍子纳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植绿增绿的树种之一,并试点将山苍子作为森林生态示范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等项目建设中的备选树种”等共识。
2024年4月,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关技术要点的通知》,鼓励各地结合林业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种植山苍子等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特色树种。同年,省民族宗教委牵头编制印发《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总体规划(2024—2035年)》,提出以连南、连山两个自治县为核心,带动廊道沿线16个县的山苍子产业发展,打造超10亿元级的山苍子产业发展带。
科技赋能,为产业补齐短板
不过,从“山间野果”蜕变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山苍子产业的短板必须补齐。据了解,各地普遍缺乏适合本地的主栽品种,种苗缺少稳定来源、产量难以保证,无性扩繁、集约化栽培技术亦有待提升。
如何为山苍子产业“输血赋能”、打通发展堵点?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文冰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省林科院集合全院力量,组建了跨研究所的山苍子研发团队,在种苗-林分-产品全链条开展技术攻关。”她举例称,针对山苍子授粉困难、胚败育严重等问题,该院首次创新山苍子无人机授粉技术,在连南涡水镇成功实施精准授粉作业,授粉效率提升500倍以上,有效破解了山地制种难题。
不仅如此,省林科院还先后与连山、连南政府签订结对合作框架协议,构建了长期合作机制;并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常驻涡水镇一线,开展“点对点、链条式”科技服务。
在省林业局的支持下,连南瑶族自治县获批建设绿美广东优质苗木储备基地。在省林科院全程护航下,基地内山苍子苗圃已是一片翠绿,育苗架上嫩芽吐新。
目前,连南自治县已完成山苍子种植1500亩;连山自治县则推动全县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种植,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山苍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万亩。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作为山苍子种植大县,也出台了山苍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山苍子标准化种植面积1万亩。
三产融合,绘就瑶乡新图景
单靠种植筑牢“家底”还不够,要将山苍子的价值“吃干榨净”,关键在打通“三产融合”的链路。
在精深加工方面,省林科院积极探索山苍子精油提取与品质控制关键工艺,指导企业培育“山语瑶”品牌山苍子系列产品,助力延长产业链、形成完整的县域绿色经济体系。推动建设山苍子初加工厂、精油提炼车间,将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食品、医药、日化产品开发,让山苍子从原料变成“高附加值产品”。
记者还了解到,连南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山苍子农文旅特色IP。举办连南半程马拉松、盘王节、稻田鱼节等特色活动,推动本地山苍子产品与县域品牌深度绑定。同时,集中开发一批包括民宿、研学基地等在内的山苍子文旅康养项目,进一步推动连南“农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山苍子成为彰显瑶乡特色的“文化符号”。
“发展山苍子种业,既能吃好‘生态饭’,也能打好‘文旅牌’,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郭文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