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9 01:00作者:
日前,上海多所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因被发现有臭味而紧急撤换。据财新报道,有家长、学生在社交平台反映午餐供应商上海绿捷配餐品质存在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菜品质量差、油炸食品过多等,且相关问题长期存在,“家长们反馈、投诉后并无明显改善”。9月16日,涉事上海绿捷公司表态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并深刻反思,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已关注到此事并积极开展调查。
校园餐质量问题常见,但发生在上海还是令不少人感到惊讶。长期以来,上海中小学校实行较短的午休制度,有相当数量的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用餐。媒体报道显示,有上海市民在经历过“食之无味”的统一午餐且“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也未见实质改善”后,其亲属依旧不得不在“两份同样难吃的午餐”中做选择。
这次的绿捷校园餐事件,且不说家长、学生反馈的“虾仁炒蛋有臭味”与此后涉事公司回应中所称“虾仁中有细沙”很难对上,而仅仅是“有臭味”和“有细沙”这两个关键词,都足以涉及食品安全这个最应该深究的硬杠杠,不能单凭一句“加强监管,深刻反思”就过关。
而在家长们紧追不放的涉事公司屡屡中标上海中小学校园餐项目问题上,一些细节颇耐人寻味。社交平台上,不乏上海家长晒出孩子的午餐图片,反映食材不够新鲜、色泽口感欠佳,有“僵尸肉”“僵尸菜”嫌疑。还有家长声称,孩子在餐食中曾吃出过钢丝球碎屑、塑料残片、小石子等异物,令人质疑食品加工环节的规范性。
而就是这样一家“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截至2024年日供餐量超50万份”的校园餐供应商,一方面经年累月面对一代又一代家长、学生的质量投诉,另一边又在各种中标公告中被高度评价。在一份中标公告中,上海绿捷被认为“整体服务方案针对性较强、内容较为详细,在服务承诺、应急预案等方面均较为齐全,人员设置较为合理且人员资质较好,业绩较多类似经验较为丰富”。两相对照,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
家长的意见反馈和个案陈情,与校园餐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之间,如何才能建立顺畅有效的信息互通?
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明确,评标过程应采用的综合评分法,其评审因素的设定应当与投标人所提供货物服务的质量相关,包括投标报价、技术或者服务水平、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作为一个常年承接上海中小学校园餐项目的“种子选手”,其服务水平究竟如何,历年来亲身体验其产品和服务的学生意见是否也应当被纳入参考?
按照家长群体的说法,其对涉事公司校园餐问题的相关诉求曾多次通过12345等渠道反馈,但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按理说,这都是经由既定意见反馈程序、统统记录在案的个案情况,具体执行过程中,到底是如何交办、调查、答复和办结的?要多少家长投诉,才有可能影响关涉其切身权益的一次招投标?
更进一步说,通过制度化的意见反馈渠道呈现出的群体性诉求,能否在几乎已经处处留痕的情况下,实现关联信息的有效共享?让招投标过程对涉事企业的综合评价,也能真正实现对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售后服务等元素有一个真正客观综合的评估。社会公共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就是要尽可能地通过信息互通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让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能真落地、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