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16:00作者:
治理行动中,工作人员将多辆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搬上运输车。
龙华区主动亮剑打响了整治电动自行车乱停放这一城市顽疾的首场关键行动。在正式发布龙华区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系统性治理方案之后,8月21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区8个地铁站启动专项整治行动,AI3D智能监测系统同步上线,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准度。据统计,行动当天共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1978辆,其中长期“霸占”公共空间电动自行车达1035辆,为超大城市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提供了实打实的治理成效。
治理后地铁出站口道路更宽敞不拥堵
面对电动自行车乱停放这一超大城市治理系统性难题,8月18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系统性治理方案,率先在全市为破解高密度城区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规则引领、精准治理”的新路径。
8月21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会同各街道开展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打响了整治城市顽疾的首场关键行动。在现场看到,周边已醒目地设置了多块告示牌,上面清晰地告知市民应有序停放电动自行车,明确标注了未按规定停放的车辆将被移至指定临时停放区的相关信息,并同步公布了寻车二维码,以便市民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回自己的车辆。
治理行动中,工作人员将多辆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搬上运输车。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尽量避免对车辆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随后,这些车辆被统一转移至地铁站附近专门设置的临时停放点。从当天走访多个试点站发现,人行、车行通道均恢复畅通,以往“车挤人”的混乱场景不复存在。多位市民接受采访表示,回来后发现车不见了,后来通过工作人员指引扫码查询,很快找到了临时停车点的位置,其实以前乱停放严重的时候,市民自己找车也要找半天,而且路都堵死,现在大家都按规定停放,环境变得整齐有序的同时更方便了市民。
最后,经过治理后的地铁出站口街道道路明显宽敞,行人、车辆来往不再拥堵,所有电动自行车均摆放在白线之内,整体街道一眼望去整齐有序,焕然一新。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是一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实践,需要全社会开展多元共治,只有市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最终实现龙华区电动自行车“全域严管”、还路于民。
将公布更多批次一类严管区点位
此次龙华区系统性治理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以技术突破为核心支撑。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引入并整合AI3D建模技术,由科创企业进行深度二次开发,打造了具备强大环境适应能力的“电动自行车智能识别比对系统”。该系统可对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多角度、立体化扫描与建模,有效克服光线、角度、部分遮挡等干扰因素,大幅提升车辆特征的识别准确率。此外,结合数据库信息,该系统可快速完成车辆身份的智能比对,精准判定车辆的实际停放状态和时长,为管理措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解决传统的电动自行车管理依赖人工巡查,效率低、识别难,尤其在复杂环境下难以精准识别车辆特征等问题。
在区域划分上,围绕市民反映最强烈、停放矛盾最突出、实际管理最困难的区域,按照“分级分类、柔性疏导”的原则,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把全区划分为一、二、三类严管区,确保兼顾治理效能与市民权益。一类严管区主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尤其是地铁口等乱停放问题最突出的“痛点区域”。目前龙华站、清湖站等8个重点地铁口周边率先开展了一类严管区试点;此类严管区内,未停在划线区内,或者在划线区内连续停放超过3天的,将会迁移到指定的临时停放区,确保地铁口周边畅通。此后,还将进一步公布更多批次的一类严管区点位。
针对市民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要从优化停放规划与畅通反馈渠道两方面着手解决。坚持以市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各街道按照“能划尽划、应划尽划”原则,结合区域空间条件,科学合理划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规划临时停放区与长期集中停放区的具体位置及容量,全力保障市民的基本停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