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7 09:30作者: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寒碜”的政府大院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照片中,象山县政府大院大门显得简陋狭小,与现今常见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当地官方回应称,门面虽旧,但房屋一直能用,也没有漏水等问题,可以满足正常的办公标准。
象山县政府大院照片之所以在网络上引发围观,无非缘于两个原因:一是政府大院的简朴形象与一些地方豪华的政府大楼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是基于对象山县经济综合实力的了解。
象山县政府官网公开资料显示,象山县曾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居第53位,成功入选“2024年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人们好奇,以象山县不俗的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建造气派一些的政府大楼,但象山县为什么放弃了这种貌似合理的选择?由这种思维而发散,自然难免引发网友的各种联想。
面对网友围观,当地官方一句“门面可以满足正常的办公标准”的回应堪称低调而务实。但熟悉中央有关政策的人却不难发现,这种低调和务实,正是对中央关于严控楼堂馆所建设、要求政府过紧日子精神的生动诠释。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资金源自民众纳税,每一分钱都应花在刀刃上,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而非肆意挥霍于建造豪华办公楼等形象工程。象山县政府的简朴作风,体现出对民意的尊重、对公共资源的珍惜,以及对中央政策的坚决贯彻。
从逻辑上讲,一个地方的政府大院是气派还是“寒碜”,与当地经济民生状况如何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不少网友还是在围观象山县“寒碜”的政府大院时表示,希望本地政府能以象山为榜样,集中资源于民生和拼经济。这种现象耐人寻味。
一方面,这意味着公众对节俭政府有着较高的期许。
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高达8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办公楼简朴程度与公信力呈正相关”。这种认知的形成有其现实根源:过去某些地方斥巨资修建楼堂馆所,往往伴随权力任性、脱离群众等诟病。而象山县的案例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象山县政府并非刻意作秀,其办公楼自20世纪80年代沿用至今,节俭传统可谓一以贯之。
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正面作用十分重视。
在很多人看来,地方政府大院的外观是“寒碜”还是气派,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对资源的分配倾向。公众相信,资源如果过度投入到形象工程,那么民生领域的投入自然会受到挤压。因此,那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表面光鲜亮丽,实则劳民伤财,公众早已深恶痛绝。网友们担心本地政府盲目跟风,为了政绩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项目,导致民生问题被忽视。
而当网友把目光聚焦于象山县那“寒碜”的政府大院时,本地政府的实际作为如何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围观象山县“寒碜”的政府大院过程中可以看出,当下的人们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大家意识到,真正的政绩不在于建造了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是否真正解决了百姓的实际问题,是否让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这样一种理念,等于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有力地促使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置于全盘工作的更高层级。也正因为这一点,这一场针对“寒碜”政府大院的围观也并非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