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五月,盛开母亲花

时间:2025-05-11 10:30作者:

潮新闻客户端孟祖平

五月,春去夏来,万物茂盛,母亲节来临。此时,给母亲送上康乃馨,表达的是对母亲的祝福。

康乃馨。

康乃馨原名香石竹,原产于欧洲。初夏,康乃馨花开,花茎纤细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细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有独特寓意,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康乃馨已成为母亲节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萱草花。

其实,在中华古国,古人表达对母亲之情的花草是萱草花,在古代是对母亲表达敬意的吉祥之花,其历史比西方康乃馨要早几千年。

在古代,游子们即将远行之时,为避免母亲惦念,要在母亲居住的北堂阶下种下萱草。后来,母亲的居室,被称作“萱堂”;“萱”成为了母亲的代称;对女性长辈祝寿,则尊称为“萱寿”。大唐诗人孟郊《游子诗》诗句“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就是用萱草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古代,香椿代表父亲,于是“椿萱”常代指父母,“椿萱并茂”是祝福父母健康的贺词。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尊敬父母被视作为大孝。近年来,许多学者呼吁设立有中华文化的中华母亲节(父母节)。有人建议,将孟母生孟子之日(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有很深的文化和教育意义。孟子是中华儒学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称为亚圣。古代,“孟母三迁”“断织喻学”广为流传,因此,将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为母亲节,有特殊意义,既能感恩母亲,又能唤起父母对儿童的德育重视。

萱草花是萱草的花朵,原产中华,早在《诗经·卫风·伯兮》里称之为“谖草”,谖,有忘记之意。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萱草可入药,有消烦解忧之功效。《博物志》中说:“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因此,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仲夏时节,萱草花开,每茎多花,花苞次第绽放,花期连绵,花色多样,美艳无比,细长花瓣如丝绦垂落,由于晨开暮谢,单花只开一天,有“一日一新”独特景观。所以,拉丁文学名称其为“一日之美”,英文名称之为“一日百合”。

黄花萱草。

小时候,奶奶在老宅院子种植了许多萱草,奶奶常说,萱草能让人忘记烦恼。那时,我还不懂什么是忧愁,只是觉得萱草绿油油的叶子很是可爱。有一天,我发现萱草冒出了第一个花苞,我兴奋地拉着奶奶的衣角来到院子,奶奶蹲下身,和我一起注视新开的花朵,笑着对我说:“等花开的时候,奶奶教你做萱草花环。”可是,第二天早上,奶奶在厨房里给我煮粥,突然晕倒,滚烫的开水将奶奶的面部严重烫伤。我站在院子里,看着救护车消失在巷口,第一次感受到了“害怕”是什么感觉。

奶奶住院期间,我按奶奶的嘱咐照顾萱草。每天清晨,我会提着水壶,小心地给萱草浇水。傍晚时分,我坐在院子里,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着夕阳下的萱草。那时,我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闷热的下午,萱草长出许多花朵。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金灿灿的萱草花在风中轻轻摇晃,突然明白了奶奶说的“忘忧”是什么意思,我摘下盛开花朵的花枝,飞快地跑向医院。那天,奶奶出院,欣喜地教我编萱草花环,她的手指虽然有些颤抖,但还是耐心地教我如何把萱草花串在一起。

早晨,雨过天晴,奶奶在我搀扶下来到院子,我拿着奶奶编好的萱草花环,看着院子里的萱草经一夜雨水洗涤格外鲜亮,我们在花间行走,阳光打在身上,留下一老一少两个身影,我的心里,温暖如春。

黄花菜。

听奶奶讲,萱草有很多种类,只有黄色花品种可以食用,俗称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在古代是“山珍”之一。萱草花开之时,奶奶会采摘新鲜黄花菜给我炒菜吃。奶奶常说,新鲜黄花菜有微毒,鲜炒前要用水焯一下才能食用。黄花菜除了鲜食,通常是晒干后食用。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奶奶会用黄花菜干炖红烧肉,出锅后,味道鲜美,香气扑鼻。当时,奶奶做好黄花菜干烧肉等好菜,自己总舍不得吃,平时常吃剩菜。上世纪60年代,家中没有冰箱,剩菜容易变质,渐渐地,奶奶得了胃病,母亲为此自责不已。

小时候,我曾问母亲,别人家都有外婆,我怎么没有。其实,母亲从小就是孤儿,是奶奶将母亲养大成人,因此,母亲早已将奶奶视为亲生母亲。有一天,奶奶病重,母亲用黄花菜干炖了一碗红烧肉给奶奶送去,奶奶开心地捧着,却一口也吃不下去。

后来,老宅搬迁,奶奶院子里的萱草也不见了踪影。在新居,母亲每次烧黄花菜干炖肉时,总会提起奶奶喜欢的萱草。

很多年以后,母亲也已年迈,住进了养老院,养老院里有一大片萱草种植,每到花开时节,花瓣艳丽,母亲总喜欢在萱草花前徘徊,细细观赏。有一天,我用黄花菜干炖了一碗红烧肉给母亲送去,母亲品尝之时,提起奶奶在世时的往事,热泪盈眶。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