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5 15:30作者: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巧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自来水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清晨洗漱开启活力一天,到夜晚烹饪为家人准备美食,它无处不在。但你真的了解自来水吗?围绕自来水,诸多说法在坊间流传,其中不少是误解,今天就来揭开自来水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自来水含重金属,不能喝?实则出厂严控,风险在运输
常有人说自来水含重金属,直接饮用不安全,实际上,我国自来水厂在水源选取时就极为严格,水源大多来自优质江河湖泊,自来水在出厂前,要历经沉淀、过滤、消毒等一系列复杂且精细的工艺处理,以沉淀环节来说,通过加入絮凝剂,让水中悬浮杂质凝聚沉淀,去除大部分泥沙、有机物等;过滤阶段,石英砂、活性炭等多层过滤介质,像“卫士”一般,拦截微小颗粒,甚至部分细菌都难以遁形。
整个生产过程,严格遵循2012年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该标准在微生物指标、化学物质指标等多方面要求严苛,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例如,对重金属铅的含量限制,规定每升水中不得超过0.01毫克,远低于国际一些地区标准。所以,正常情况下,自来水出厂时重金属含量极低,符合安全饮用标准。
那为何说自来水最好不要直接喝呢?问题多出自运输环节,城市供水管道错综复杂,部分老旧管道使用年限久,材质可能是易腐蚀的金属,长期与水接触,管道内壁的铁锈、杂质可能混入水中,导致二次污染。在一些高楼小区,二次供水水箱若清洁不及时,也易滋生细菌、藻类等,影响水质。
自来水水垢太多,不安全?水垢无害,是钙镁离子“痕迹”
烧水时,热水壶里常出现一层白色水垢,有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水质不安全,其实,水垢主要成分是水中的钙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碳酸盐固体,当水流经含有钙镁矿物质的地层时,这些矿物质会溶解于水中,以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形式存在,加热时,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镁类似分解,碳酸钙、碳酸镁不溶于水,就沉淀下来形成水垢。
钙和镁都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钙对骨骼和牙齿健康至关重要,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镁则在能量代谢、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所以,水垢并非有害物质,它只是水中矿物质的“痕迹”,若实在介意水垢,可采用安装软水机等方式对水进行软化处理,软水机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用钠离子置换水中钙镁离子,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减少水垢产生。
自来水含氯,不安全?余氯消毒,保障管网水质安全
我国多数自来水厂采用氯气消毒法,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水中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水中余氯就是氯气与水反应后的产物,会带有轻微刺激性气味。
但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含量严格控制在0.3mg/L以下,远低于对人体有害的剂量,在这一浓度下,既能保证消毒效果,又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经消毒处理后均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相比其他消毒方法,如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氯气消毒虽“年纪较大”,但它有独特优势,二氧化氯消毒成本较高,且在管网中难以保持持续消毒能力;紫外线消毒对设备要求高,无法在后续管网运输中抑制细菌滋生。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部分老化严重,若没有余氯持续杀菌,细菌易在管道内大量繁殖,引发二次污染,威胁居民用水安全。
自来水TDS太高,不安全?理性看待TDS,它不代表水质好坏
在商家宣传中,常能听到“自来水TDS太高,不安全”的说法,TDS即总溶解固体,指一升水中所含溶解性固体的毫克数,它反映水中溶解物的多少,但TDS值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水质差。水中溶解物包含矿物质,像钙、镁、钾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也被纳入TDS检测范围,在一些山区,天然山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TDS值可能较高,但却是优质饮用水源。
要准确判断水质,不能仅依据TDS值,还需综合考虑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化学物质含量等多方面因素。比如,纯净水中TDS值低,几乎不含矿物质,但长期饮用可能导致人体某些矿物质缺乏;而符合标准的天然矿泉水,TDS值相对较高,却因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成为健康饮品。
写在最后:
自来水是经过严格处理和检测的,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饮用水的品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比如,安装净水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让水更加纯净;使用软水机可以减少水垢的形成,提升用水的舒适度。
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不要被谣言所误导,失去对自来水的信任,科学看待自来水,理性选择饮水方式,才能真正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