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教练偷拍学员泳装后背照,不能止于道德谴责

时间:2025-04-01 16:31作者:

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项向荣

近日,江苏南京的王女士反映,自己和朋友在健身中心游泳被教练偷拍,照片还被发布在教练个人的小红书账号上用于引流宣传。健身中心则表示教练只是拍了背面,不属于侵权,将教练开除了事。

“又没露脸拍个后背算啥侵权”,果真如此吗?据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调研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身体曲线、泳衣款式等要素构成隐私范畴。因为即使未露脸,若背影结合泳装特征、拍摄场所(如特定健身房泳池)、时间等信息足以让特定人群识别当事人身份(如亲友、同事能辨认),则仍可能构成侵权。在涉事教练发布于小红书的帖子中,可清晰地看到泳道内的泳者背影。且在泳池环境中,泳装状态属于私密形象,未经允许拍摄并公开传播,已经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

什么是隐私权?根据《民法典》,隐私权是自然人“私生活安宁与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涵盖自然人不愿公开的私人空间、活动和信息。所以,这个教练看似“无脸”的拍摄,虽然拍摄的只是背影,但因为具有可识别性,依然可能构成侵权。所以需要明确的是,即使是背影,也不该成为商业引流的无主素材;即便未露正脸,未经允许的拍摄传播仍是对人格尊严的冒犯。

近年来,健身、游泳场所的偷拍纠纷频发。比如河南漯河一女学员被教练以“记录健身效果”为名拍摄私密照,后被用于刷好评,教练甚至威胁“有本事去起诉”;不久前广东某游泳教练偷拍小学女生并发到群聊,因低俗评论被行拘。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4年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白皮书》,公共场所未经授权拍摄并用于商业宣传的案例同比上升67%。健身房、游泳馆这类半私密空间,正成为新型侵权行为的高发地带。

原因何在?数据背后是异化的商业目的,当健身行业平均获客成本大幅提高时,某些机构就不惜铤而走险,将顾客的隐私作为流量变现及吸引客流的工具。频发的案例暴露了行业乱象:部分从业者将顾客隐私视为营销素材,而当商业机构将顾客的身体数据转化为流量商品时,公共领域便成了消费主义的“狩猎场”。

对于此类行为,应当予以规范。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健身教练职业规范的专项法规,多数机构将偷拍行为简单归为个人道德问题。这种行业标准的缺失,使得健身场所成为隐私保护的灰色地带,这一行业监管的空白点,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填上。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