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2 23:30作者:
2月16日,陕西一公益救援组织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18岁男孩孙强(化名)非法穿越鳌太线后失联多日,其接到陕西省太白县相关部门等委托,进山搜寻失联男孩。
17日中午,救援人员在秦岭鳌太线2800米营地下方约1.5公里处发现了失联男孩。参与救援的范生(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他参与鳌太线穿越者救援中,近5年里第一位活着被救下的人。
鳌太线是中国五大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被称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近年来,时有户外爱好者失联、死亡事件发生。
据了解,孙强被救下山后,当地有关部门已对其进行了教育批评,后续他还可能面临相应的罚款。孙强称,自己接受处罚,同时希望挑战鳌太线的登山爱好者引以为戒。“像这种(恶劣)环境的徒步一个人进去,就是去送人头的,或许我就是因为运气好而已,我们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过了我们而已。”
孙强(右一)非法穿越鳌太线,10天后获救。图/受访者提供
独自非法鳌太穿越
坠崖后将牙膏当糖吃
鳌太线是探险爱好者的称谓,即纵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中国探险协会的文章提到,从鳌山穿越到太白山直线距离40余公里,实际距离超过170公里,这是中国五大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也是国内死亡率最高的户外线路。
中国登山协会和陕西省登山协会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指出,2012年至2017年夏季累计失踪、死亡驴友就多达46人。
鳌太线的危险似乎在驴友眼中成为致命的吸引。此次失联的孙强也是在短视频中看到了这条徒步线路的挑战性,“想通过这次徒步证明一下自己,做点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孙强称,他接触徒步仅有一年时间,攀登过玉珠峰等4座雪山,不过,此前的攀登都配备了向导,且多是商业路线。“也是因为自负,景区的山满足不了我,想挑战下更难的。”
2月8日,孙强携带装备进山。山里的积雪已经没过膝盖,他在电子地图等设备的帮助下,缓慢经过了一座矿场,还穿越了森林,一切还算顺利。孙强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积雪导致行进困难,一旦踩空,很容易坠崖或掉进坑里。此外,山里的气候多变,这也带来极大的挑战,“分分钟不一样,经常是这座山天气晴朗,但翻过垭口后就是大风,吹起来有时候人都站不稳”。
意外在第4天到来。2月11日上午,持续低温导致充电宝冻死机,孙强所有的设备没有了电。看不到电子地图,他只能凭着大概方向、沿着河道往下走。先是崴了脚,后来又遭遇了大风,孙强不慎滑坠下70度的悬崖后昏迷。
“再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孙强称,他发现自己的右手手腕骨折,且由于积雪过厚,背包里摔落的食物、睡袋、帐篷装备等物品已经无法寻找。后来,他只能吃雪水、铺着干草睡觉,“有天晚上风特别大,特别冷,我躲在大石头缝里,一直原地跳,避免失温”。
所幸孙强的保暖装备过硬,他没有出现冻伤、失温等意外。他还在包里发现一管牙膏,“把它当作糖一样,走一会儿就挤一点吃”。
在无人山区行走,孙强还多次出现幻觉。“好像耳边总有人说话,要我往前爬,救援队已经在上面等我了。很多次心理防线快要崩的时候,这种声音都会出现。”
直到2月17日上午11点多,孙强被救援人员发现。在山上休息一晚后,他随救援队一同下山。
鳌太线积雪过膝。图/受访者提供
救援人员:
鳌太线5年内第一位被救幸存者
“小孙的抗压能力非常强”,参与此次救援的西安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的范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是在孙强进山第10天发现了本人,他除了右手腕骨折,其他地方都没有大碍,个人心理状态也不错,“之前的救援中很少有这样的例子”。
2月15日,范生所在的救援队接到陕西省太白县有关部门以及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委托通知,连夜赶往太白县救援。16日上午,西安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牛马小队、西安鄠邑青年应急救援协会30多人分成5组,从核桃坪登山口上山搜救。
范生称,近期秦岭山区的气温较低,他们每人携带了40多斤的食物、保暖衣物等上山。除了零度以下的气温考验,他们差点还在途中遭遇羚牛冲撞,“而且因为去年发水,很多路也被冲毁了”。
2月17日11时许,救援队在秦岭鳌太线2800米营地下方约1.5公里处发现了孙强。范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他多次参与秦岭地区的救援,“这应该是近5年里鳌太线第一位活着被救下的人”。
范生分析,孙强能在秦岭鳌太线独行10天,其中在缺少食物和帐篷后还能幸存多日,主要是他的装备硬核,且心理素质非常好,“但凡心理防线低点,都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孙强称,这或许和他的性格有关,“平时独来独往,做什么事情都不习惯靠别人。而且当时一直在想,我的梦想还没完成,不想就死在这一座山上”。
不过,当救援人员表明非法穿越鳌太线的风险后,孙强自称低估了秦岭地区的气候影响。在他下山第二天,当地开始连续下雪,“如果那天没有获救,可能就不下来了”。
2月19日下午,孙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仍在湖北老家住院治疗。后续,他还会继续进行户外探险,“但这次吸取了教训,肯定不会再这么冒险。先储备一些技术和知识,找安全路线积累经验”。
“或许我就是因为运气好而已,我们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过了我们而已。”孙强在社交平台称。
2月17日,孙强(左三)失联多日后获救。
非法穿越问题何解?
18岁的孙强获救后,非法穿越秦岭鳌太线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
2018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联合发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非法活动。同年10月,陕西眉县人民政府和太白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穿越“鳌太线”的公告》,其中提到,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处,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2024年12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也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和太白山”的通告,禁止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擅自进入秦岭海拔2000米以上、秦岭山系主梁两侧各1000米以内、主要支脉两侧各500米以内的核心保护区(太白县范围内)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进行非法穿越活动。
尽管官方多次发布通告,但由于鳌太线并非封闭景区,不少人仍通过各种途径绕道进入保护区。
过往报道显示,2021年5月,2名驴友非法穿越鳌太,遭遇极端恶劣天气,1人失温而死;10月,鳌太线南天门下缓坡100米处,有人发现了一位失联多日的驴友遗体。2022年2月,“95后”诗人星芽徒步穿越鳌太线遇难。2024年7月,河南信阳的一名25岁户外爱好者马某,在独自穿越鳌太线中失联,遗体数月后被发现。
参与此次救援的西安市鄠邑青年应急救援协会副会长张阿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穿越路线多在无人区,一旦发生意外,穿越者很难向外求救。此外,鳌太线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多端,不确定的极端天气不停变换,危险也是随时出现。
范生也提到,此次救援中,即便救援人员有丰富的登山和救援经验,但行进途中也十分谨慎。
如何治理非法穿越?中国探险协会此前发文称,鳌太线的“致命”性,绝非一道是否该穿越的判断题,而是更为复杂、需要社会合力去系统性解决的实践题。
该协会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例如依法合规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探险穿越路线,同时推出中高风险探险目的地备案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提升探险目的地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标准,加强户外装备的强制装备标准和监管,实行专业、专线的户外领队制度等。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在孙强下山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已经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处罚。孙强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还将面临相应的罚款,“接受处罚,希望大家也引以为戒”。
作者:王春晓(heli6060@163.com)编辑: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