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1 02:01作者:
大皖新闻讯春运接近尾声,长三角地区唯一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K8525次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将于下周和乘客告别,退出历史舞台。
这趟往返于合肥与芜湖的绿皮车,自2019年庐铜铁路开通客运业务以来,已运行近六年。因其低廉的票价、经停小站的灵活性和独特的“慢时光”体验,成为沿线居民的“惠民车”、众多铁路迷的“网红车”,更是一代人记忆中的温情符号。
从“通勤车”到“网红车”绿皮车承担多重角色
没有空调、没有电茶炉,能打开窗户的非空调“绿皮车”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坐过。在高铁线路密度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如今只剩唯一一趟非空调绿皮旅客列车在图运行。
这趟K8525次列车,从合肥到芜湖,全程256公里,最高时速120千米,经庐铜线,一路经停庐江、龙桥、无为南,抵达芜湖站,全程耗时近4小时。而高铁最快仅需37分钟。然而,这趟列车以最低3元、全程22.5元的亲民票价,成为进城务工人员、跨城学生、沿线菜农的首选交通工具。
这趟车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值乘。列车长赵李阳的微信名是“8525赵李阳”。自开通之日他就在这趟车上服务,能精准报出沿途每一处风景的出现时间:“龙桥站后的弯道能看到大别山余脉,无为南段有长江支流,春天油菜花开得像油画。”
“别看这趟车平时只有四节车厢,跑的路程也短,但它沿途经停靠其他列车到不了的乡镇小站,方便了当地居民,而且它价格低,很受人喜欢。”在赵李阳眼中,这趟车是探亲专列,也是铁路迷的“网红打卡点”。
提起K8525次列车,赵李阳娓娓道来:清晨5:44从芜湖发车的班次,车厢内常见扁担菜筐,春天的野菜、夏天的西瓜、秋天的螃蟹、冬季的冬笋等农产品。“这趟车绕行了100公里,就是为了方便沿途的庐江、龙桥这几个站的村民。他们进城卖菜,回乡探亲都搭乘。”赵李阳说,“有的旅客从上海务工回乡,到芜湖站坐这趟车,等于无缝衔接,我们的车就停在旁边站台,不用出站就能换乘回家。”
复古的车厢设计、可推起的车窗、壁挂老式温度计,慢悠悠的旅程,吸引了全国铁路迷专程打卡。“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有,还有外地旅客专门来体验。”赵李阳和这些“铁路迷”都成了朋友,专门建了个微信群,为他们提供服务。
服务不断升级“慢时光”的温情守候
“每趟车发车前都要检查制动系统、控制箱、整流箱、发电机等设备,确保一切正常。”合肥车辆段运用车间副主任许猛说,开车后还要进行巡检工作,查看安全栏、灭火器、风表等,“从车头到车尾,检测列车所有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K8525次列车采用的是25B型单层车体,没有空调,夏季靠车厢内的几十台电风扇降温。“每节车厢都装有十几台电风扇,缓解夏季的炎热。”赵李阳说。“列车中途停靠车站时,我们会到站台打来开水,回到车上灌满保温桶,供应旅客。”赵李阳说,一个桶40多斤的重量,每次要拎两个水桶,至少要跑两个来回,中途遇到车站停靠还要不断去加水。“虽然辛苦,但是旅客们喝水泡茶泡方便面都需要,是头等大事。”
虽然不像常见的绿皮车有小推车售卖各种物品,但列车上该有的服务一样也不少。“旅客们提出哪些需求,我们都尽量满足。”据赵李阳介绍,今年春运,车上新增了应急充电设备,厕所里的卫生纸不间断供应,还配备了爱心小板凳,供出行高峰时供乘客使用。“每年节假日和春运期间,这趟车旅客都非常多。”赵李阳说,特别是春运,会在高峰期加挂两节车厢,6节车厢最多时容纳了近千名旅客。
新空调车接力继续服务沿线居民
令“熟客”们既高兴又不舍的是,新型空调车底即将投用,老式绿皮车要正式告别。冬冷夏热、直排厕所等“时代印记”将成为历史。
“绿皮车有人情味的温暖。很多旅客我们都认识,互相还有微信,经常有旅客带着朋友、家人、孩子,来体验打卡拍照。”赵李阳说,得知这趟车即将“退役”的消息后,很多经常坐车的“铁路迷”都给他发来信息,约定要来乘坐最后一班车。“有的从天津、北京来这边专门体验,还有的人陆续做了七八次。”赵李阳说,“铁路迷”们准备当天早晨就开始乘坐,从芜湖坐到合肥,再从合肥到叶集,再从叶集到合肥,然后合肥再坐到芜湖,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把整个流程都体验一遍。
随着长三角铁路高速发展,高铁网络覆盖大部分的春运运力,绿皮车逐步退出主流,但其公益性价值不可替代。赵李阳就是这样坚守在绿皮车上的列车员。他认为,绿皮车有其存在的价值,“铁路部门提供一些高中低档次的列车相互搭配,满足不同旅客群体大的需求,让老百姓出门有更多的选择。”
K8525的退役,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非空调绿皮车时代的终结。记者了解到,K8525退役后,新空调车将延续其线路,继续服务沿线居民。虽不再有燃煤车的“哐哐”声与开窗迎风的惬意,价格也稍稍上调,但经停小站等惠民政策保持不变。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合肥客运段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