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在剑桥演讲:创业33年,我终于明白——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智商

时间:2025-11-25 19:30作者:

黄仁勋33年带领英伟达六次穿越计算变革、缔造AI帝国,其剑桥演讲揭秘:AI时代拉开人生差距的从来不是智商,而是勇气、智力诚实与乐观尝试的核心软实力

有些真相,晚醒悟十年,就要多付出十年代价。

而智商,从来不在关键答案里。

很多人都说,在科技行业只要技术够硬、能力够强,就一定能成功。

黄仁勋在英伟达干了33年,从三个人在小镇屋里创业,到今天市值数万亿美元的AI帝国,他带领团队经历了六次计算时代的变革,做出了改变世界的GPU。

他在剑桥的演讲中说:

“我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科技CEO。实现这一点的方法是:不要感到无聊,也不要被解雇。”

这句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藏着他33年来最深刻的领悟。

现在回过头看,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从来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在关键时刻,想明白了几件事。

那些他曾经付出的代价,那些他在最黑暗时刻的坚持,最后都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01如果早知道会这么难,我绝不会创办英伟达

1993年,29岁的黄仁勋和两个朋友在Denny’s餐厅开会,决定创办英伟达。

他从未做过CEO,从未募过资,从未写过商业计划书。

说实话,当时他们想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简直疯狂——发明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解决传统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段时间困难到什么程度?

黄仁勋在剑桥演讲时坦言:“人们问我,如果我当时就知道今天所知道的一切,我还会再创办这家公司吗?答案当然是不会。太可怕了,太痛苦了,牺牲太大了。”

但一切都因为一个简单的想法而开始。

他说:“我的妈妈教我英语,但她自己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读英语。你得问问自己,她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就是一张纸和一本字典。”

“我几乎用这种方式处理所有事情——这能有多难呢?然后把它拆解成第一性原理,沿途学习。”

这种“Howhardcoulditbe?”(这能有多难?)的心态,成为他33年来最重要的信念。

他知道,如果用现在的认知回到29岁,带着所有的恐惧和痛苦的记忆,绝对不会去创业。

但正是那时的无知者无畏,让他敢于去尝试那些“不可能”的事情。

三个月后,他们发明了GPU。

十年后,他们创造了CUDA加速计算。

33年后,他们引领了AI工业革命。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他真的“想明白”了创业有多难,可能整个AI时代都会推迟十年。

后来他才明白,对于要做大事的人来说,保持“孩童般对未来的乐观看法”比什么都重要。

重要的是:

你是否相信这件事值得做

你是否愿意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推演

你是否能在痛苦中坚持学习

你是否有勇气去承受失败的代价

如果这四点你都具备,那就去做吧。至于会有多难、要付出多少代价,你有大把时间去发现这些。

02我每天都在推翻自己,但没人在意我说过什么

在英伟达的33年里,黄仁勋做了一件很“反常识”的事。

他要在5万名员工面前不断宣布公司的方向,描述他对未来的判断。他说,你不能只说一次,你得说一千遍。

但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呢?

他说:“当你在5万人面前说了某件事一千遍之后,如果发现自己错了,要转向是相当困难的。”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赢得了改变主意的权利。”

这是什么意思?

在硅谷,曾经有一种管理理念非常流行——给员工排名,每年淘汰末位5%。很多科技公司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黄仁勋试过,但后来完全放弃了这些管理技巧。

他说:“我们公司有一句话,我总是提醒大家——我们必须保持智力上的诚实。”

“如果我知道我们必须改变想法,但因为自尊心问题而阻止大家做正确的事情,那就是品格问题。”

他发现了一个深刻的真相:领导者的工作不是“永远正确”,而是“帮助他人成功”。

这两者相关,但不相同。

所以在英伟达,当黄仁勋改变决策时,没有人会多想。人们几乎忘记了他之前说过什么,新的方向就变成了“对的”方向。

为什么?

“因为人们知道,我总是把他们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我想让公司成功,我想实现未来。所以他们会跟随。”

更重要的是,黄仁勋从不解雇失败的员工。

他解释道:“我们想鼓励员工创新,这需要他们冒险,需要他们脆弱。如果我们每年淘汰排名最后5%的人,那些恰恰是刚刚冒险失败并从中学到东西的人。他们明天可能就是拯救公司的异类。”

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英伟达能够六次穿越计算时代的变革——

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允许失败、允许改变、允许脆弱的文化。

03跨越峡谷的关键是,是100%的勇气

1999年,英伟达发明了可编程着色器,创造了真正的GPU。

但黄仁勋说,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在你宣布新产品类别的那一天,没有任何应用程序,但成本却是原来的两倍。”

“这是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而现有客户更愿意买价格便宜一半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有未来承诺的产品。”

想象一下:

你花了所有的钱和时间,做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

它比现有产品贵一倍,但没人能用它做任何事。

你怎么说服客户?怎么说服投资人?怎么说服团队?

黄仁勋说:“这没有简单的答案。除了你必须相信你所相信的。”

“跨越那个峡谷是极其痛苦的,会威胁生命。大多数公司都做不到。”

他举了一个例子:

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没有一家手机公司成功过渡。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全部倒下了。

但英伟达是唯一一家从一代跨越到另一代、又一代、再一代的公司。

他们已经重塑了自己六次。

秘诀是什么?

“这个机制其实很简单,很容易解释,我哪天可以在这里开一门课。这是一个五步计划,并不难。”

“但难的部分是勇气。”

“因为当你跃向下一个目标时,在你处于峡谷中间的那一刻,你的成本高得令人难以置信,你的价值却几乎不存在。很少有人能跨越到另一边。”

“这100%是勇气,是承受痛苦的能力。其余的,都是技能。”

这让我想起某大厂那个长尾流量的项目。

如果当时能有勇气在两周内做个最小化验证,发现方向不对就立刻转向,结果会完全不同。

最怕的就是,明知道方向可能不对,还要死磕半年。

这不是执行力强,这是缺乏勇气承认错误。

04未来已来:智能成为商品后,什么才最重要?

在剑桥的演讲中,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很多年轻人都关心的问题:

“很多年轻人对AI感到悲观,担心律师、会计师、咨询师、银行家的工作会消失。你怎么看?”

黄仁勋的回答醍醐灌顶:

“放射科曾被认为是第一个会被AI完全摧毁的行业。但事实上,今天几乎每个放射科医生都在使用AI,而被雇用的放射科医生数量却增加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现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有太多的病例过去没有被诊断,太多的病例没有被深入诊断,因为放射科医生研究所有这些图像的能力有瓶颈。”

“现在基础工作做得非常快,他们接到的案例数量、案例的深度都大大增加了。结果是,雇用了更多的人。”

然后他说了一句让全场陷入沉默的话:

“你不会因为AI而失业。你会输给那些使用AI的人。”

但更深刻的洞察还在后面。

当主持人问到教育改革时,黄仁勋说:“智能即将成为商品,我们必须大声说出来——智能即将成为商品。那么还剩下什么?”

“剩下的是勇气,是智力上的诚实,是没有自我,是在公众面前展现脆弱的能力。”

“因为艺术家、发明家、创造者经常被羞辱、被嘲笑,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并不总是完美的。”

“所以你需要那种谦逊、脆弱,但又有勇气把自己展现出来并被嘲笑。”

这些品质将变得更加重要。

我突然明白了那个在腾讯的失败案例:

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明,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而是因为我缺乏勇气去挑战老板的决策,

缺乏智力去诚实承认项目方向不对,

缺乏谦逊去向团队承认我们需要转向。

这些“软实力”,在AI时代反而成了最硬的核心竞争力。

05给中国、给英国、给所有人的忠告

在演讲的最后,有人问黄仁勋:英国在AI竞赛中能做什么?

他的回答非常直接,甚至有些“冒犯”:

“少监管。”

“我是认真的,这是为了英国的最大利益。”

他解释道:“因为监管者大多是律师,虽然这很好,但因为他们想保护我们,可能会过早监管。”

“尤其是对这样的技术,很难预测未来。你可以看科幻电影,但那不是未来,那叫科幻。”

“如果用科幻电影投射到现实,通过某些人的话引起社会恐慌,导致过度监管,就会扼杀英国的创新能力。”

然后他说了一句更直白的话:

“事实上,中国在技术上监管不足。原因是中国的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美国的领导人大多是律师,所以你可以看出发生了什么。”

“技术演进和产业演进的速度在中国跑得非常快,因为他们延迟监管。他们等到问题出现,然后监管问题。”

“他们用工程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制定监管——不要凭空想象,让我们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根源,然后解决问题。”

这个观点虽然争议很大,但黄仁勋的核心逻辑是:在技术快速演进的时代,过早的监管会扼杀创新。

更重要的是他对年轻人的建议:

当有人问他,对想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他说:

“要有这种孩童般对未来的乐观看法,保持好奇心,问问自己:这能有多难?”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这真的很难。”

“你会自己发现它确实很难,但你有大把时间去发现这一点。”

“如果你真的对某件事充满热情,就去做吧。告诉自己:这能有多难?”

06写在最后

在剑桥待了一个晚上,黄仁勋用他33年的经历告诉我们:

真正改变命运的,从来不是智商。

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能想明白的人:

什么时候该无知者无畏地往前冲

什么时候该有勇气承认错误并转向

什么时候该保持智力上的诚实

什么时候该允许自己和团队脆弱

这些判断力,才是AI时代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东西。

最后想说,AI真的要来了。

英伟达用33年,从三个人的创业公司,变成了AI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但黄仁勋说,他们现在像一个重生的startup。

“我们都是新手了。我们都在看着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但也充满了同等程度的担忧。”

他53岁时说:“在很多方面,我感觉像是重新开始。英伟达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startup。”

如果一个做了33年CEO的人都说自己是新手,

那么我们这些刚刚进入AI时代的人,

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大胆尝试?

希望你不用像我一样,付出十年的代价,才能想明白这些道理。

共勉。

07「作者说」

这篇文章来自黄仁勋2025年11月4日在剑桥大学的完整演讲。他在接受2025年斯蒂芬·霍金奖时,用最真诚的方式分享了他33年的领悟。

文章中所有引号内的话,都是黄仁勋的原话。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转发给你身边正在迷茫的朋友。

AI时代,我们都是新手,但机会属于那些敢于尝试的人。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