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5 05:01作者:
很多网友在谈及我们隔壁的“邻居”时,往往会以“三哥”、“阿三”等词语来称呼,但李明龙的一番话,应该为我们敲响警钟,而我们也真的应该收起轻视之心。
近日,在伦敦的查塔姆研究所,也就是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一场对话会上,李显龙在与主持人普里谈论亚洲区域一体化和全球贸易的过程时,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印度人口结构优势大,中位数年龄才28岁左右,而中国已经到39岁甚至更高,基于此,印度长期经济增长指标可能“赶上甚至超越中国”。
从人口结构优势得出一个结论,尽管有偏颇之处,但其实也正代表着其中一个可能;本文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一是现在的短板其实正是将来增长的动力。
印度经济发展有几大障碍,包括文盲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种姓制度残留、行政效率低下等。
印度的目前的文盲率仍然在30%左右,这意味着约4.2亿人口缺乏基础读写能力,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无法进入高端劳动力市场;而其基础设施不完善,包括公路网络连通性差,大量道路年久失修,铁路设施陈旧老化,运输能力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频繁断电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他们的经济发展。
但是,现在的短板其实正是将来增长的动力,只要印度加强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种姓制度的改革并提升行政效率,也就是将短板补足,那将会催生出一个什么样的“新印度”呢?
二是新经济的崛起是弯道超车的良机。
很多人会对第一点有不同看法,毕竟自下而上的努力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功败垂成;但人类历史的经验证明,一场新经济的崛起或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进而使其成为经济、政治与军事领域的强者,而最显著的代表就是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
那么,印度会有这样的弯道超车良机吗?
人类社会已经完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目前正处在向第四次转型的关键时期。
而现在,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系统处理数字支付规模全球领先,IT外包产业占据全球重要份额,电商、金融科技等领域也发展迅速,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推动了印度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那么这里面会否诞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呢?
三是人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李显龙提到,目前印度人口结构优势大,中位数年龄才28岁左右。
关键是,他们的人口总生育率仍然保持在1.9%左右,那么在14.64亿的人口总量前提下,印度或将在2060年左右达到17亿的峰值(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4版》预测)。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哪怕在人工智能逐渐兴起的当下;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人的需求与欲望又能催生出庞大的消费市场进而带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前进。
所以,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的印度,有着庞大年轻劳动力的印度,必将从“人口”中获得长足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