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人抗议 , 法国一夜变天?新总理对华立场坚决 , 马克龙离垮台不远

时间:2025-09-15 20:30作者:

前言

法国,一夜之间陷入沸腾!

9月10日,新总理勒科尔尼刚上任之际,法国多座城市爆发“封锁法国”的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当天有超过17万人参加抗议活动。更可怕的是,之后还会有大罢工。

一时间,法国陷入了非常混乱的局面,那么,法国民众为何会发起大规模抗议?

沸腾的民怨大锅

九月十日,法国总理府的权力交接仪式正在上演。新任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走马上任,然而,这并不是一场平静的权力交替。

仪式之外,整个法国正陷入一场名为“封锁法国”的全国性风暴之中。这不像就职典礼,更像是在一场社会“公投”的熊熊烈火中接过了权杖。

这场景充满了讽刺意味。一边,是新总理在镜头前承诺,要在民众诉求与财政赤字间寻求一种“创造性”的平衡。另一边,则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内政部统计有超过十七万五千人涌上街头,法国总工会更是宣称人数高达二十五万。

这场“公投”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全国范围内爆发了超过八百场抗议和七百多场封锁行动。政府不得不动用八万名警察和宪兵维持秩序,但冲突依然无法避免。

火焰吞噬了巴黎市中心的一家餐厅和一栋建筑,雷恩市的一辆公交车被付之一炬。骚乱之中,全国共有四百七十三人被捕,单单在首都巴黎,就有二百零三人被带走。

十三名警员在冲突中受伤。这预示着勒科尔尼的使命,从他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防御,而不是开创。马克龙总统选择他,究竟是押宝一位能扭转乾坤的“破局者”,还是又推出来一个注定要被消耗殆尽的“防火墙”?

勒科尔尼首先要面对的,根本不是什么政策分歧,而是一种已经演变成阶层对立的社会情绪。任何试图和解的姿态,都可能被愤怒的民众解读为政治欺骗。民意已经对马克龙政府下达了“审判书”。

民调数据冰冷得像块铁:高达百分之六十四的受访者希望马克龙直接辞职,另有百分之七十七的民众不认可他的工作表现,这个数字创下了历史新低。作为总统的“忠实追随者”,勒科尔尼天然地继承了这种深入骨髓的不信任。

这场抗议的引爆点极具戏剧性。最初只是极右翼支持者在网络上的号召,却迅速得到了左翼政党和各大工会的响应。这说明民众的怒火早已超越了左右意识形态,凝聚成对整个精英政治的普遍愤怒。

他们的诉求很直接:别再削减我们的福利,去对富人增税!一位七十一岁的示威者对着镜头控诉,马克龙政府根本无视民意,只想把所有负担都压在普通人身上。这种愤怒正在演变为常态化的暴力。

除了焚烧车辆和建筑,法国西南部的电缆被人纵火,直接影响了火车的正常运行。内政部长忧心忡忡地警告,社会可能正滑向一种“起义氛围”。对话的空间,正被暴力严重挤压。

对新总理来说,更糟糕的是,九月十日的动荡仅仅是个序幕。工会已经放出话来,计划在九月十八日发动名为“让我们阻断一切”的全国大罢工。空中交通管制员已经宣布加入,铁路工会也表示支持。勒科尔尼的任期,注定要在这种持续的高压下运行。

数据编织的牢笼

民众的怒火背后,是法国经济一个无解的“数学陷阱”。任何理性的削减债务方案,都会直接捅到法国高福利社会这个巨大的马蜂窝,最终引发政治上的非理性反弹。

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悬在法国头顶。国家的公共债务已经飙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百一十四,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水平。前总理贝鲁曾发出警告,到二零二六年,政府偿还债务利息的支出,将超过教育经费,成为最大的一笔开销。

外部压力也接踵而至。欧盟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应超过GDP的百分之三,而法国今年的赤字预计将达到百分之五点八,远超红线。因此,欧盟已经对包括法国在内的七个国家启动了“过度赤字程序”。

可钱都花哪儿了?答案是福利。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在二零二二年就占到了GDP的三成二,总额高达八千四百八十九亿欧元。这种“甜蜜的毒药”导致社保系统常年亏空,今年的赤字预计为一百五十三亿欧元,明年将扩大到二百二十一亿。

为了维持高福利,只能高税收。法国的税收和社保缴款占GDP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这一比例,冠绝欧盟。前总理贝鲁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国政府在过去五十年里,已经对“借债上了瘾”。

他试图踩下刹车,提出的二零二六年预算草案计划削减四百三十八亿欧元的公共开支,具体措施包括将两个公共假日改为工作日、将医保支出增幅减半。结果如何?

这份草案在国民议会遭遇惨败,仅获得一百九十四票支持,却有三百六十四票反对,直接导致了他的政府垮台。勒科尔尼现在接手的,正是这份已经被证明是“政治毒药”的预算案。

精英的工具箱失灵了

勒科尔尼本人无疑是一位能力出众的政治精英。他年仅三十九岁,出身右翼政党,后加入马克龙阵营,被视为总统的忠实追随者。但他的个人履历与眼下的困境之间,可能存在着致命的“技能错配”。

他是一位高效的技术官僚和执行者。拥有宪兵预备役校官身份,自二零二二年五月起担任国防部长,是军事改革的核心人物,一手主导制定了《二零二四年至二零三零年军事规划法》。这份履历证明,他在一个目标明确、层级清晰的系统里游刃有余。

在外交领域,他同样展现出务实与魄力。尤其在对华关系上,他的立场与英美等国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去年六月,他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举行会谈,并推动建立了中法两军战区级的对话机制。他还曾公开表示,法中两军应该成为维护欧亚安全稳定的支柱。

这种建立建设性关系的能力,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是种“巧实力”。然而,法国内政是另一个战场,一个混乱的泥潭。这里没有清晰的对手,只有无数碎片化的利益团体,工会、各派政党犬牙交错。

正如英国《卫报》评论所指出的,法国政坛极度缺乏妥协文化,任何改革方案都容易遭到在野党和利益团体的联手阻挠。勒科尔尼不仅要面对街头的怒火,还要在议会里应对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对马克龙发起的弹劾威胁。

这是一场需要高超政治斡旋技巧的“双线作战”,而他那套在国防和外交领域行之有效的工具箱,在这里可能完全失灵。

勒科尔尼的任命,看起来更像是马克龙政府在穷尽所有选项后的一次无奈之举,一场豪赌。一位爱丽舍宫的内部人士曾向媒体形容当前的处境:“每个选项都是错的。”这句感叹,或许就是对这次任命最精准的注脚。

法国民众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他们尝试过右翼的萨科齐,尝试过左翼的奥朗德,也尝试了中间派的马克龙。如今,勒科尔尼这位马克龙任内的第七位总理(也是今年内的第三位),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无法逆转法国政治的颓势。

而这场发生在法国的危机,又何尝不是整个欧洲的缩影。从德国福利体系的难以为继,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多国极右翼民粹主义的崛起,整个欧洲大陆都在福利、债务和政治极化的三重压力下痛苦挣扎。

结语

法国的政治风暴,只是欧洲大陆整体结构性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勒科尔尼的“不可能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巴黎的风暴远未平息,它吹响的,或许是法国乃至欧洲一个更深度动荡时代的序曲。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信息来源:

《法国17万人举行“封锁法国”抗议游行,之后还有大罢工》界面新闻2025-09-11 13:09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