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1 11:00作者:
江永利一觉醒来天都塌了!
几百万就这么没了?
想必昨天大家都刷到视频了,诺大的一座鼓楼,顶上的瓦片居然像雨点般噼哩哗啦地掉落,一下子就没了......
2024年6月5日,当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的工人们从凤阳鼓楼脚手架上撤下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座耗费341万元修缮的明代古建筑,会在一年后以"瓦片雪崩"的方式登上热搜。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江永利,此刻正面临职业生涯最严峻的考验——他亲手盖章验收的"优质工程",在保修期内就发生了顶部瓦片大面积滑落的重大事故。
这事按理来说肯定是要算到自己头上的,一旦落实责任,想都不用想,自己除了赔那341万,肯定还有文物折损费、违约费等等一大堆......
因为这场始于2023年的维修工程,本应是江先生公司的荣誉之战。
根据网络上的招标文件显示,工程需要对重檐歇山顶屋面进行系统性翻修,不仅要更换损毁的檐板、屋椽和瓦片,还要对斗拱、门窗进行古法油漆,甚至加高二楼栏杆。
总之,工程量很大,但是工程款也很充足。
中标通知书上的341.206万元预算,换算到每片瓦上即使比不上黄金也能比肩白银了吧?毕竟这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
这个问题想必是每个网友都关心的,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根据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记录,工程原定2024年2月21日竣工,可黄山市建筑协会官网却显示"2024年6月5日通过竣工验收",而且据说还“得到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这中间四个月的空白期,恰好是江淮地区梅雨季到盛夏的转换期。
这可就有点问题了啊!
与预期差了4个月才验收,如今又发生这么大的坍塌事故,这施工验收流程恐怕有不少猫腻吧!
而当2025年5月19日傍晚的监控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时,行家们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瓦片是呈片状整体滑落,而非零星脱落。这意味着不是简单的勾缝失效,而是整个屋面基层结构出现系统性崩坏。也就是说,这玩意恐怕是被偷工减料了。
更令人困惑的是,坍塌区域恰是去年维修的重点部位——东侧重檐歇山顶,正是施工方案里强调要"彻底更换损毁构件"的区域。
这下好了,你施工队不彻底更换,那老天就帮你彻底更换......
根据企查查上的数据显示,这家注册资本2500万的企业,近年来牵涉多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其中不乏"屋面渗漏""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
而本次工程290万元的实际结算金额,比合同价直降15%的蹊跷缩水,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以次充好的嫌疑。
因为古建维修本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既要遵循《文物保护法》"修旧如旧"的原则,又得满足现代安全标准。以瓦作层为例,传统工艺要求用石灰、麻刀、青灰按特定比例调配苫背,但这样制作的防水层成本可能就是普通水泥砂浆的3倍以上了。
当招标价被层层压缩后,施工方往往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所以,这次的坍塌事件看起来是偶然,其实是必然。每一个技术细节的疏忽,都可能让这座经历过战火与风雨的古建筑,倒在现代化施工的"高效率"之下!
古建筑的每一块砖瓦都是活着的历史,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此刻的江先生,后半辈子恐怕就要与古建筑绝缘了。
---
补充信息:经央视新闻报道,该建筑并非古建筑,其楼宇部分实为1995 年复建的“仿古建筑”,楼宇下城台部分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