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背婴儿学校站岗40分钟!本人发声,家委聊天曝光,教育局回应

时间:2025-05-17 00:30作者:

前言

孕妈妈还得“自愿”兼职保安?

5月13日,广西某小学门口,一名学生家长抱着婴儿,穿着类似于保安的定制服站在太阳下,在烈日下坚守护学岗几十分钟。

家长爆料不去就被内涵,“自愿”的事情不止这一件,教育局出面回应却翻车……

“宝妈背娃40分钟站岗”

护学岗最初的目的是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缓解上下学期间的交通拥堵问题,部分学校在这一机制下确实取得了积极效果,然而,广西的这次事件却暴露了护学岗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5月14日,在广西百色的一所实验小学门口,一位宝妈刘女士带着太阳帽,背着几个月大的婴儿,穿着一件类似保安制服的反光背心,手持交通指示牌,在烈日下坚持站岗40分钟。

画面中,刘女士的脸上写满疲惫,婴儿在她背包上不安地扭动,周围车水马龙,但都选择装聋作哑,周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这位宝妈。

而这次站岗,被学校美其名曰称为:“护学岗”,自己孩子在右江区实验小学上三年级,来送孩子上学,没想到来了,就回不去了,只能自己抱着2个月的婴儿站岗。

看到这,不禁让人想问:难道学校没有保安吗?一定要家长去才叫“护学岗”吗?学校门口,人多眼杂,还在太阳底下晒着,万一磕到碰到,家长和孩子一同出事怎么办,谁负责?

并且,根据刘女士透露,在事发前一天突然接到家委会通知,在第二天需要前往护学岗值班。

自己也表示不是自愿来参加这次“护学岗执勤”,早在排班之前,她就已经向家委会说明自己处于哺乳期,孩子离不开人照顾,实在无法到岗。

然而,家委会不仅没有给予理解,反而阴阳怪气地暗示她不配合学校工作,并说:一年才排到几次,如果不来,就让家里的人来,面对这样的压力,刘女士最终只能妥协,背着婴儿来到学校门口站岗。

刘女士表示,护学岗的排班都是学校直接安排好的,家长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被安排”的感觉,让她心里十分不痛快。

她还透露,当天的站岗时间正值高温时段,35℃的高温让本就虚弱的她和婴儿备受煎熬,婴儿因为噪音和高温不断哭闹,可即便如此,也没有其他家长前来替换她们。

教育局回应

事件发酵后,当地教育局迅速作出回应,教育局表示,设置护学岗是依据相关政策文件,目的是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护学岗的人员构成包括交警、社会机构志愿者以及家长。

并且明确强调家长参与是出于自愿原则,对于有特殊情况无法到岗的家长,可以与学校或家委会沟通,协调找人顶替。

然而,这“自愿参与”的官方说法,与家长们的实际体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现实操作中,学校早已制定好了详细的时间表和固定的站岗位置,家长们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种“被排班”的情况,让许多家长感到无奈和不满,虽然教育局声称特殊情况可以沟通解决,但从刘女士的遭遇来看,沟通的结果并不理想,家委会不仅没有给予理解,反而通过言语施压,迫使家长就范。

如果真的想让家长站岗,怎么不安排在学校食堂站岗啊,我相信家长愿意去那个地方轮候站岗相对于偶尔发生的意外,孩子天天都吃的饭菜更能对孩子健康产生影响!!!

刘女士的遭遇经曝光,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众多网友尤其是妈妈群体,纷纷感同身受,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对“护学岗”沦为“强制岗”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都在议论“护学岗本来是好事,可现在完全变味了,说是自愿,其实就是强制,我们家长都要上班,时间根本协调不过来,为了不耽误工作,只能让老人去站岗,可老人年纪大了,行动都不太方便,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不少网友言辞激烈地指出,这事件中明显存在强制家长参与的情况,所谓的“自愿”不过是一块遮羞布,在他们看来,家委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家委会在很多时候已经沦为学校不合理要求的“代言人”。

学校通过家委会,将护学岗的任务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分摊到每个家长身上,家长们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只能被迫就范。

追本溯源

“护学岗”的设立,本意是为了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安全防护网络,这举措最初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大家都希望能为孩子的安全出一份力。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护学岗”却逐渐偏离了初衷,沦为了家长们的沉重负担,原本旨在发挥家长志愿者作用的“护学岗”,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任务。

家长们不仅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还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家委会的压力,这种“被自愿”的情况,不仅让家长们感到疲惫和无奈,也让“护学岗”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学校在安排护学岗时,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沟通机制,没有充分考虑家长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将护学岗的参与情况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挂钩,这种做法是将家长的付出与学生的权益进行了不当捆绑,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和压力。

在澳大利亚,学校周边的交通管理主要由交警和专业的交通协管员负责,他们会在上下学高峰期提前到达学校门口,指挥交通,确保车辆有序通行,家长志愿者则主要负责在学校门口协助学生过马路,引导学生有序进入校园。

这种分工明确的模式,既充分发挥了专业人员的优势,又让家长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孩子提供帮助。

再看美国,一些学校会与当地社区合作,组建社区志愿者护学岗,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行业,他们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在上下学时段协助维持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和安全,学校还会通过举办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安排家长护学岗,初衷或许是为了缓解放学时段的交通拥堵,保障学生的安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忽略了家长的实际情况和权益。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