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高速失控,加速撞上路桩,紧急刹车后车辆受损

时间:2025-04-11 00:00作者:

诶,你说现在这智能驾驶啊,到底是真香警告,还是大型翻车现场?

咱先不说那些高大上的科技词儿,就说说最近小米汽车这事儿,那是真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你说这智能驾驶,号称能解放双手、缓解疲劳,结果呢?

一不小心就给你来个“人在囧途”,这到底是科技进步的阵痛,还是安全底线的失守?

要我说啊,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先来一波“惊魂时刻”大盘点,让你看看小米汽车这智驾系统,到底有多“刺激”。

这可不是我瞎说,有图有真相。

先说最近的,2024年5月10号,北京五环路上,王先生开着他那顶配的小米SU7 Max,想体验一把城市道路的智能驾驶。

结果呢?

城市NOA直接拉胯,没能识别出前方停着的故障车,Duang的一声就撞上去了。

王先生事后那是心疼加后怕,直呼这城市NOA还得练练。

再往前倒,4月28号,上海浦东新区的李女士,在小区里想用自动泊车秀一把操作。

结果呢?

这自动泊车直接给她“导”到绿化带里去了,车身刮了一道。

李女士也说了,这自动泊车虽好,可别太依赖,尤其是在这种犄角旮旯的地方。

还有3月25号,深圳的张先生在高速上,那叫一个惊险。

他的小米SU7,自适应巡航(ACC)突然抽风,车速骤降,后面的车差点没刹住,直接追尾。

张先生赶紧手动接管,这才避免了一场事故。

更别说成都的刘先生了,5月18号开着小米SU7 Pro,想用高速领航溜一圈,结果愣是错过了匝道口,眼瞅着离家越来越远。

这高速领航,看来还得好好认路才行。

还有广州的陈女士,4月15号晚上开车过隧道,自动大灯愣是没反应,眼前一片黑。

要不是她手快,估计得撞墙。

这自动大灯,看来得好好“补补光”了。

要说这最惊险的,还得是西安的赵女士。

4月2号,她开着小米汽车在高速服务区出来,想用辅助驾驶放松一下。

结果呢?

车速降到40码后,突然就“失控”了,猛地加速到80码,直接撞上了路边的路桩。

要不是赵女士反应快,一脚刹车踩到底,估计得翻车。

这事儿啊,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说这智能驾驶,咋就这么不靠谱呢?

事后,小米汽车售后也给出了回应,说赵女士买的是基础款,没有激光雷达,所以识别不了路障。

这话一出,赵女士更郁闷了。合着没买顶配,连安全都保证不了了?

经历了这事儿,赵女士那是心有余悸,直言“方向盘还是握在自己手里安全”。

这话啊,说出了多少车主的心声。

再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有人说:“别说小米的定速巡航了,电动摩托的定速巡航我都不敢开,总觉得不安全。”

还有人说:“小米赶紧把智能驾驶的bug解决好,别拿消费者的生命当儿戏。”

更有人直接开喷:“所谓的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根本就不适合在公路上跑,还是得靠人来开。”

这评论啊,那是句句扎心。

说到底,还是大家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度不高。

要我说啊,这小米汽车的智驾困局,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技术层面来说,智能驾驶涉及到复杂的算法、传感器、数据处理等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就像这次赵女士的事故,如果车辆能够准确识别路桩,或者在失控时及时采取制动措施,也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问题是,现在的智能驾驶技术,还远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可靠。

从商业层面来说,小米汽车急于推出智能驾驶功能,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谁能抢先一步推出更智能、更炫酷的功能,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但是,如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安全,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毕竟,安全才是最大的卖点。

从伦理层面来说,智能驾驶事故的责任归属,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车辆自身的技术缺陷导致事故,那责任肯定在汽车企业。

但如果是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或者滥用智能驾驶功能导致事故,那责任又该如何划分呢?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话说回来,智能驾驶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但是,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忘了初心,那就是安全。

只有把安全放在首位,才能真正迎来智能出行的时代。

这智能驾驶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小米汽车,可长点心吧!

安全这事儿,可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人命关天,你说是不?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