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5 10:00作者:
本报记者王珂齐志明王云杉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把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扩大内需这一长期战略落到实处,释放内需更大潜力,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消费、投资持续积蓄向上向好力量
“冷资源”释放“热效应”。晶莹洁白的雪花,飘落吉林长白山。和雪花一起到来的,还有各地的游客。“孩子之前就想来,终于得偿所愿。”近日,江苏南京高校教师白欣悦和家人踏上冰雪之旅。
集中签约项目88个,总投资超2600亿元……近日,在福建泉州组织的一场招商签约专场活动上,一批涵盖量子技术、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项目,拉开新年扩大投资的序幕。
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政策组合效应持续发挥,带动国内需求扩大,消费、投资持续积蓄更强的向上向好力量。
看数据,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024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增速比11月加快0.7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8%。其中,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0个百分点,对投资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
看市场,消费投资亮点频现,向好迹象更为明显。
冰雪旅游成为冬季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线上平台数据显示,“冰雪游”成为2024年冬季热门出游主题,2024年11月以来,滑雪搜索热度环比增长83%,冰雪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3倍。
以旧换新拉动市场销售增长、服务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交通出行类服务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各地区各部门抢抓春节假期前后的消费旺季,推出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市场释放更大潜能。
投资领域捷报频传,多地掀起重大项目“签约潮”“开工潮”。
“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泉州招商引资追“高”逐“新”。总投资20亿元的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项目引进并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4期均已启动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的茂雄生物科技项目于2024年10月开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亿元……一批批新赛道项目应运而生、落地投产。2024年前11月,泉州签约正式合同项目超1300个,投资总额超8000亿元。
“中国经济近期的改善是由更强劲的国内需求推动。政策效应正通过经济循环向供给端传导,企业信心加快恢复,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说。
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
走进江西抚州发那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新投入使用的12台机械手正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精准高效地运作。新设备以自动化上下料替代人工上下料,效率提升了30%。
在河北沧州青县择明朗熙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总投资5.1亿元的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计划5月投产。新工厂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打造智慧生产线,届时机器人可以自由穿梭,将大大提升生产运营的效率。
投资,短期是需求,中长期是供给。有效益的投资,夯实高质量发展后劲。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不足的挑战仍然较大。扩大内需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看普遍规律,内需主导是大国经济特征。
“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王微说。环顾全球,美国、德国、英国等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时,内需结构均表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我国内需不足,消费率较低,更加凸显了扩大内需的战略意义。
——看外部环境,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途径。
“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依绍华说,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构成。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给外需带来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看国内现实,扩大内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
重点领域投资和设备更新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支撑了投资扩大,增强了经济中长期发展动能。2024年,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4%,增速比2024年前11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2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1.7%,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0.7%。
——看百姓需求,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大红灯笼高高挂,春联和“福”字摆上摊,烘托起浓浓的节日氛围;牛肉饼、铁板烧、炸串等小吃香气扑鼻,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尝……近日,在江西萍乡安源区后埠街文化路步行街,不少市民前来采购。安源区通过改造提升、氛围营造、丰富业态,激活夜间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1月7日,在山东德州庆云县金山文博园举办的2025德州“运河大集”新春季暨冬游齐鲁“好客山东(德州)”贺年会启动仪式现场,人流如织。“迎新春·送万福”,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广大市民和游客感受浓浓年味。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杂技、汉服巡演、“六艺”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年俗艺术演出在金山文博园上演。
王微说,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顺应消费新趋势,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给,可以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切实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更好提高投资效益
近日,在河南信阳平桥区五里店街道郝堂村,温暖的阳光下,10余名研学学生围坐在花间染坊的小院里,在染坊匠人的指导下,将一块块洁白布料折叠、翻卷,浸入植物染料缸,屏息以待即将揭晓的绚丽瞬间。
“我们推出的扎染手工体验很受游客欢迎。染坊将民宿、摄影、阅读等多重元素融为一体,不仅让扎染手工艺焕发新活力,也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染匠张卫星说。
“八大匠”植入美丽乡村郝堂,是平桥区弘扬工匠精神、扩大服务消费的一项举措。“八大匠”涵盖木匠、铁匠、篾匠、泥瓦匠、剃头匠、陶匠、裁缝匠、皮匠等。新的消费场景,带动更高的“人气”。2024年,平桥区共接待游客312.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84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元认为,扩大内需不仅具有战略上的必要性、前瞻性,而且具有战术上的可行性、操作性。我国经济发展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国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在不断成长壮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投资需求空间广阔,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保障。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
依绍华说,提振消费,既要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改善消费环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也要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数字等新型消费;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打造具有创新、跨界等特点的新型融合消费业态,以新供给激发新活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投资空间依然很大。
村里装上4个充电桩,村民买了20多辆新能源车,在浙江绍兴嵊州市剡湖街道八何洋村,新建设的充电站,让不少村民动起了置换新能源车的念头。
八何洋村毗邻嵊州市城北工业园,以前方圆5公里内没有公共充电站,全村2000多人,近四成是外来建设者。吕晶2016年从老家江西来到嵊州从事货运工作,一直开燃油车。“新能源车虽然省钱,但充电不便,一直下不了决心换车。”吕晶说。
了解到八何洋村及周边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村里设计安装了4个功率60千瓦的快充充电桩,每天可为90辆电动汽车充电。随着充电站正式投用,吕晶换了新能源车:“我算了下,燃油小平板货车以前每月油费就要2000多元,现在只要600元电费,一年省下近两万元。”
王元说,在投资领域,提高投资效益是关键。既要把目标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也要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发挥好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投资活力。
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坚决破解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把扩大内需这一长期战略落到实处,不断激发投资消费的更大潜能,凝聚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更加强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