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取消个人取款超过5万元的登记?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

时间:2025-02-04 02:00作者:

就在前不久,央行宣布要取消5万元登记,并且表示将采取其他方式来加强金融监管。而央行此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其实,早在2022年12月,央行曾经发布新规,规定个人提取现金超过5万元,就需要进行登记,并且还要说明取款的用途。

而此新规一出,就遭到社会各界的一片质疑之声。因为,不少人认为,储户的存款何时提取?要提取多少现金?都应该由其自己决定,银行方面不应过多干涉。

其实,当年央行推出的取款新规,并不是针对广大储户,而是为了打击洗钱、电信诈骗、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特别是该取款新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信诈骗的成功概率,有效的确保了储户的存款安全性。

然而,该项新规在推出不久之后,央行又以技术原因为由,暂缓了该项新规的实施。直到最近,央行突然宣布取消了这一规定。实际上,央行取消个人取款超5万元登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央行在推出新规之后,遭到了社会各界的一片质疑之声。不少人认为,储户存取款多少是个人的自由,银行无权干涉。而且,取款5万元以上要登记用途,这也会涉及到储户个人的隐私。由鉴于此,央行取消了该项新规,这也表明了其愿意征求,并听取公众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金融政策。

第二,如果继续推行这项取款登记新规,会大幅增加银行柜台员工的工作量。因为,每天到银行提取5万以上的现金的人有很多,如果每个取款人都要登记取款用途,银行工作人员会不堪重负。而且,还会影响办理其他业务的效率。为了维持银行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行,央行也就只能宣布取消该项新规。

第三,在新规之下,银行要求取款人登记存取款的用途,但如果不法分子在填写取款用途登记时,随意编造取款原因,银行方面也无法去验证其真假。显然,取款新规只能对不法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实际对大额取现的管控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现在问题来了,央行取消超5万元个人登记,释放了哪些信号呢?一个是,央行非常重视市场方面的反馈,逐步优化金融管理。之前央行在发布新规之后,社会上有不少反对之声,而央行在听取了老百姓的意见后,对于此项金融政策进行了及时调整。

另一个是,央行将会大力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并且利用数字人民币对金融市场进行精准监管。事实上,数字人民币的监管效果要好于个人取款登记新规。现在越来越多城市的各种场景,都已经开始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结算支付。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将在结算支付领域,逐步取代现金支付,成为主流。

那么,数字人民币与现金、第三方支付工具,究竟有哪些优势呢?首先,数字人民币与现金一样都是法定货币,其安全性要高于微信、支付宝。所以,老百姓拿着数字货币等于拿着国家的法定货币。

再者,数字货币具有可追溯性。就是对于每一笔交易都会有记录,都有据可查,这对于打击洗黑钱、电信诈骗等行为是很有效果的。

最后,数字人民币即使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情况之下,也可以通过可视卡和智能手表进行结算支付。而像微信和支付宝这类移动支付工具是无法实现的。显然,数字人民币的优点是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支付环境。

央行此次取消个人超5万元登记,不仅是对取款政策的一次调整,也是对金融监管模式的一种转变。主要释放出两大信号:一个是,央行会根据市场的反馈,会不断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另一个是,未来央行可通过数字人民币的可追溯性,来对每笔结算交易进行监管。这意味着未来数字人民币将被普及,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