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26 23:51作者:会员
每个新发现的化石在中国考古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据了解这是目前发现的首个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十分兴奋,想必从它身上我们能发现更多有意义的历史。那么下面,大家就随着见闻坊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哦~
中国发现2.5亿年前九峰吐鲁番兽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最新在内蒙古大青山动物群研究发现吐鲁番兽属新种化石“九峰吐鲁番兽”,距今约2.55亿至2.52亿年,这也是目前发现的首个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
中国科学家在古动物研究领域这一重要成果论文,近日由国际专业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
刘俊介绍说,大青山即“敕勒川,阴山下”的阴山,最新研究在大青山动物群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中,共新发现包括1个近乎完整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5个个体,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并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
吐鲁番兽是大型的二齿兽类,个体可以达到2米以上,体型大小相当于现在河马,目前已知其最大头骨长度超过60厘米。它们的头吻部高而陡立,面区布满小坑,前顶骨凹陷,间颞区窄长,前颌骨与额骨相连,侧视可见前颌骨腭面。
最新发现并命名的新种“九峰吐鲁番兽”与之前在新疆发现的博格达种比较,主要特征区别包括:泪骨与隔颌骨相连,鼻骨突显著凸起,犬齿位置相对眼眶前缘更靠后,泪骨向前延伸不及前额骨,前颌骨有背中脊。
刘俊指出,虽然二齿兽类是当时常见的四足动物,有完整的骨架的属种还是很少,尤其是中到大型的种类。新发现的“九峰吐鲁番兽”正型标本中保存了由50枚脊柱组成的完整脊柱(6枚颈椎、23枚背椎、6枚荐椎、15枚尾椎)。目前看来,二齿兽类脊椎数目介于40-50枚之间,大多数有6枚颈椎、3-7枚荐椎,不超过25枚背椎及15枚尾椎,尾巴都不长。
二叠纪四足动物中,吐鲁番兽是目前唯一被确认既分布在新疆又分布在华北的物种,表明新疆锅底坑组与脑包沟组时代大致相当,综合研究对比认为,脑包沟组时代大致为距今2.55亿-2.52亿年。“此前还没有发现(2.5亿年前)既在热带又在温带分布的二齿兽类属,而吐鲁番兽是第一个。”刘俊说。
延伸阅读:中国发现过哪些很有意义的化石
1、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化石的意义无需多言。小时候我们的都学过,北京猿人的复原头像令我印象深刻。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的华北地区,距今与20-70万年。 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北京猿人,其实他们属于直立人。高星等最新研究结果认为,北京猿人是直立人的一个代表性的分支,在人类演化史上,尤其是东亚人的起源演化研究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许氏禄丰龙 1938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杨钟健先生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雒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的侏罗纪早中期的中国西南部。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
3、马门溪龙 1952年,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即后来的马门溪龙。因为马门溪龙的化石是在建设工地中出土,因此杨钟健将模式种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M. constructus)。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侏罗纪晚期提通阶的中国。
1972年发现了合川马门溪龙,1989年发现了杨氏马门溪龙,1993年在新疆发现了中加马门溪龙。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蜥脚类恐龙繁盛时期(距今 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4、黄河剑齿象 黄河剑齿象,曾经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上。我们习惯称之为黄河象,其实它属于象科剑齿象属。它生活在距今约200万年的更新世。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5、澄江生物群1984年,侯光先等人发现了澄江生物群。该生物群自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古生物门类最多的区域。这里不仅保存了生物的硬体组织,也保存了大量软体生物化石,展示出了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2011年1月14日,“澄江动物化石群”以“澄江化石地”为最终定名,正式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政府2011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项目 。
发现化石怎么办
如果你捡到了化石,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虽然化石对于个人而言没什么大用处,但是对于科学界和国家来说可谓是意义重大,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科学研究价值。化石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应生物的存活时期、活着时候的形态特征和该生物当时的生存环境状况。对生命历史和地球生态环境变迁历史的探索,一直是人类在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化石则为此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科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能够让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以及进化机制和规律。可见,化石所具备的科学研究价值十分巨大。
第二个是审美价值。除了用于科学研究之外,很多化石还可以作为天然的艺术品供人欣赏,它们外形美观,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遗产,看着十分养眼,给人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审美价值着实不低。
第三个就是社会文化价值。如果把所有被发现的化石聚集到一起,并举办一个化石展览,我们在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学到很多自然、历史等科学知识,而且可以起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化石的社会文化价值。
正因为化石具有如此高的价值,所以有些人在捡到化石之后就会自己留着,把它藏起来或者是卖掉,毕竟能给自己带来一笔不错的收益,但这种做法是不被容许的。那么,捡到化石到底应如何处理呢?专家提醒我们,千万别买卖或藏匿,请上交国家,这是最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