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2 05:30作者:
自从中美科技竞争拉开帷幕后,美国就制定了对华“脱钩”的政策,苹果公司作为老美的“亲儿子”,可以说是该政策的“急先锋”,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库克一直加速推动着产业链东迁计划。
为了迎合苹果,富士康辞退了大陆约30万名员工,持续“加码”印度市场,并决定在2026年之前转移走在大陆的3000亿产能。对于这种“吃饭砸锅”的举动,很多国人都表示愤怒。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继富士康之后,又一家台湾代工巨头也展开行动,关停120亿工厂,抛弃10万工人,“铁了心”从大陆市场撤离。
对于昌硕这家代工企业,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2004年它在上海创立了工业区,投资规模高达120亿,主要负责笔记本和手机等电子消费品的组装制造。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昌硕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年产能超900亿的行业巨头,且成功打入“果链”,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昌硕为何突然关停大陆工厂,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它患上了“苹果依赖症”。由于近两年电子消费行业持续颓势,苹果的日子也不好过,数据显示,苹果2023年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了将近15%,身处“果链”之中的昌硕,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最关键的是,华为蛰伏三载,成功突围封锁,华为Mate60系列的横空出世,对苹果的销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权威机构预测,华为预计2024年销量便可重新登顶国内榜首,过去被苹果“抢”走的份额,华为将悉数拿回。苹果若想保持业务增长,外迁产业链或许是唯一选择。
而随着苹果大规模迁移产业链,昌硕大陆工厂的订单也几乎腰斩,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生存,它也只能跟随苹果把产能重心往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转移。
截止目前,苹果iPhone在印度工厂的生产比例已达到了近15%,按照苹果的预期,预计在5年之内,印度iPhone产能或达到比肩甚至超越中国的水平。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苹果迁移产业链举动,是老美用低端代工厂的撤离来打击中国发展的一种手段。那么,在富士康、昌硕等代工厂相继撤离后,数十万名工人该怎么办,中国制造业是否会因此而遭到重创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原因很清晰,中国制造业正处向高端升级的阶段,像富士康、昌硕这种低附加值的代工厂商,并非不可替代。而且,立讯精密、比亚迪近些年崛起迅速,完全有能力填补空出的代工份额。
尤其比亚迪,其业务覆盖了全球76个国家,配件、电池生产等供应链规模在不断扩大,每一条产线基本都可以带动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就业,并不比“果链”逊色。还有华为,伴随着手机业务的王者归来,成功挽救了歌尔、欧菲光等很多被苹果抛弃的中企供应商。
所以,对于苹果及其供应链企业撤离大陆的举动,根本无需担心,这是中国低端产业链迭代的必然现象。
当然,美帝主义亡我之心始终未死,在中国制造业完成高端转型之前,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正如央媒所说:放弃幻想,只有加快产业链升级,扶持本土硬核科技企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