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8 16:00作者:
目前市场面上,使用增程技术的车型和品牌有哪些?
比亚迪仰望U8、问界M8、问界M9、奇瑞星纪元ET、长安阿维塔06、07、11、12、深蓝S07、S09、理想L6、L7、L8、L9、智界R7、零跑C16等等。
而从销量榜单上看,3月份中大型SUV领域排名前五全部是增程车型。
理想L6销量17197辆,该车型起售价超过24万;
理想L7销量8707辆,起售价超过30万;
智界R7销量8520辆,起售价超过24万;
问界M7销量6512辆,理想L8销量5275辆。
而在大型SUV销量榜单中,前三名两款增程,一款插混,第一名问界M9销量5103台,第二名理想L9销量4579辆,腾势N9销量1708辆。
从以上数据,我们至少可以说,在中大型SUV和大型SUV领域,增程SUV的确卖得好。那问题来了,为何如此?不得不说三个扎心的事实。
第一,说增程没技术的,大概率也没开过增程。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说增程没技术的,一般只会说增程没技术,却忽略增程车型的体验感、是否出现过大面积质量问题、是否在保值率上很惨、是否接受过增程卖的贵还卖的好的事实?
理想的全系价格在那里摆着,问界的价格在那里摆着,那么多人买,难道这些人赚的钱全靠运气?而不是靠能力?如果靠的是能力,他们自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哪怕靠的是运气,那他们买的车会差哪里去?
如果一个人的底层逻辑被带歪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剧。开增程的,当然知道用车成本不如纯电,高速油耗不如插混。认可别人优秀的人,大概率也是优秀的。
第二,增程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增程车,尤其是像奇瑞和长安这类传统燃油车企做增程,发动机热效率高,专用增混发动机技术的突破,能够让这类车企推出的增程车型有着“安静”、“油耗低”、“功率输出稳定”的优势。
老图开过不少的插混车型,在纯电模式下,插混和增程的体验基本是一样,至少都没有共振和抖动。
但是老图开过的插混车型,一旦发动机直接介入,发动机的噪音、方向盘的微弱共振依然和油车没有多大区别,而增程车,因为发动机独立性更强,断链的更加彻底,纵使低温状态下增程器会有声音,车内的共振也是没有的,而且在非低温状态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优秀些的增程器的噪音抑制也不错。当然,差的增程器,也的确是一言难尽。
有些人说,增程车高速油耗很高,从老图的实际体验看,阿维塔07增程车加300的油,能跑五六百公里左右,每公里的费用在五毛左右,这个用车成本似乎也没高到哪里去?
而且增程车一般在市内上班只需要用纯电即可,用车成本并不高。但是这台车的整体体验就是纯电的体验,油车的续航。超过2000公里的长途自驾,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当然,插混的车型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双套动力系统冗余。
第三,没有更复杂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增程车的底盘更好升级。
增程车相比燃油和插混,增程器放在引擎盖下,传动系统被简化,意味着车头以下,基本和电车一个逻辑,对于底盘升级、电气化程度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而且没有复杂变速箱,意味着变速箱的保养费用给省了,当然这里也的确是规避了一些技术门槛,不用复杂的,那就的确意味着没有技术储备。只能靠买,但是说实话,他能不用了,这种技术意味着不影响它的发展,只能说,它没这种储备。
可见,增程车和纯电、燃油、插混的争论,依然不会停止,老图的意思,也不说就多捧增程,只是说,增程没有说的那么不堪,无论是从体验、动力、用车成本、后期保养、市场销量看,增程和插混都已经属于主流车型,而不是非主流。
而且,在价位上,增程车的价格依然偏高,而就算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型、中大型的增程SUV依然能够卖的不错,正是贴合了市场上的一个空白。
当然,随着领克900、腾势N9的到来,插混的六座SUV市场,看起来也不小。这还是说明一个问题,插混和增程都会是选项,尤其是插混的纯电续航里程也在提升。
所以,目前的汽车市场,就是以燃油、油电混合、插混、增程、纯电为主的天下,谁也不能说就一定取代谁,但是谁也没必要说自己就比谁高一头,燃油车依然有自己的市场地位,插混卖的也不多,增程车型越来越多,纯电也有小米和特斯拉这种火爆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