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5 22:00作者:
CVT和双离合谁先报废?修车工说出不敢让车主知道的真相!
变速箱这玩意儿,真的是厂家宣传的那么美好,能让你开到地老天荒吗?
我看未必!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汽车界两朵“奇葩”——CVT和双离合,看看它们背后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先说这个双离合,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你要说它好吧,保时捷PDK那是真香,换挡速度快到飞起,开起来那叫一个爽!
可问题是,咱老百姓开的是保时捷吗?
大部分人接触的,还不是大众的DQ200?
那顿挫感,啧啧啧,堵车的时候能让你怀疑人生。
记得有位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李师傅,那可是深受其害。
他的大众速腾,配的就是DQ200干式双离合。
两年运营下来,变速箱那是三天两头出毛病,起步抖动、换挡异响,简直是家常便饭。
出租车本来就跑得多,这故障频率比普通家用车高多了去了。
频繁进修理厂,李师傅的收入那是直线下降,严重影响了生计。
你品,你细品,这搁谁身上能受得了?
李师傅就说了,周围不少同行都遇到类似问题,对大众干式双离合彻底失去了信心。
你说这事儿,谁来负责?
也有人说,双离合技术在进步,现在的车型已经好很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浙江宁波的张女士就没那么幸运。
她买的领克03,提车不到一年,行驶里程才1万公里,变速箱就出现了明显的异响。
4S店检测后,确认是内部零件损坏,直接给换了整个变速箱总成。
虽说质保期内免费更换,但张女士心里还是犯嘀咕,这质量靠谱吗?
以后还会不会出问题?
说完双离合,再来说说CVT。
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无级变速,平顺省油,简直是居家旅行必备。
厂家也拼命宣传,结构简单、寿命长、省油省心。
可现实呢?
钢带打滑,那可是CVT的老毛病了!
还记得2019年3月,上海车主王先生的日产轩逸,行驶里程8万公里,在市区道路上突然加速无力,仪表盘故障灯亮起。
4S店检查后,确认是Jatco CVT7变速箱内部钢带严重磨损。
这下可好,4S店一开始还想耍赖,说超出质保期了。
后来经过王先生多次投诉,才同意承担部分维修费用,但王先生还得自己掏8000块。
你说这事儿,闹心不闹心?
而且,CVT的维修费用那也是相当感人。
广东广州的陈先生,他的奇瑞艾瑞泽5,行驶里程7万公里,出现加速无力、转速升高但车速不提升的问题。
去修理厂一查,好家伙,CVT变速箱内部钢带严重磨损,锥轮也损伤了。
更换钢带和锥轮,直接花了2万块!
陈先生当时就懵了,当初买车图的就是CVT的平顺省油,没想到维修费用这么贵。
说白了,无论是双离合还是CVT,它们的问题都指向一个核心——成本。
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燃油经济性,选择了这些技术,但却把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
就拿这二手车市场来说,重庆的某汽修厂老板就爆料,现在大量二手车商都在低价收购配备问题双离合变速箱的车辆。
这些车商要么简单维修,要么直接隐瞒故障,再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出去。
你说这黑心不黑心?
那作为消费者,咱们该怎么办呢?
购车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条款,特别是质保范围和维修责任。
如果4S店含糊其辞,那就要据理力争。
根据自己的预算权衡利弊,如果只能选择低端配置,那就要预留出足够的维修资金。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迷信任何广告词!
现在这汽车行业啊,说白了就是一场博弈,厂家想赚钱,商家想赚钱,消费者也想省钱。
但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家省下来的成本,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
既然现代工业水平如此发达,为何成熟可靠的新方案迟迟未出现取代现有技术格局?
又为何市场仍然对性能稍弱但稳定性的液力自动情有独钟,却始终无法摆脱其价格劣势?
早在2024年1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就发布了《自动变速器可靠性评价方法》团体标准草案,希望能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自动变速器可靠性评价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这标准能不能真正落地,能不能真正起到作用,还有待观察。
买车这事儿,还真得擦亮眼睛,多做功课,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给忽悠了。
与其纠结哪个产品更完美,不如坦然接受这样的游戏规则,并通过自身学习提升辨识能力,避免吃亏受骗。
在这个“一切围绕利润最大化运转”的世界里,咱们只能靠自己。
多留个心眼,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