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万亿GDP的省会,被人列进了三线城市

时间:2024-06-26 21:00作者:

到2023年末,全国已经有9.32亿人常住在城市,比上一年末增加了1196万人,相当于一个苏州的人口。

由于城市人口饱和度的增加,以及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趋稳,城市之间围绕人才和发展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对城市进行排名,期望寻找未来引领国内各区域发展的引擎。

实际上,在官方的城市划分中,只有按照城区人口数量划分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I型小城市、II型小城市7个级别。但因为有人们公认的“北上广深”这个一线城市梯队存在,自然也就出现了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甚至是“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排名方式。

不管名称如何变化,经常出现在各个城市排行榜上第一至第三梯队的城市,约有50个,它们的经济活跃度和知名度都相对较高。

在最近公布的第一财经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GYbrand(格勒博意利)、伊顿城市研究所三份城市排名榜单中,GDP超万亿的省会城市福州,成为了一个公认的“特殊”存在。

01 “三线城市”福州

在伊顿城市研究所的排名中,福州是唯一一个GDP超万亿却被排入第三梯队的省会城市。

备注:伊顿城市研究所是国际知名公司旗下的研究部门,主要关注城市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在第一财经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排名中,“GDP超万亿+省会”组合被排进第三梯队的,只有福州、济南两个城市。

备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是第一财经2015年成立的,是一家致力于整合分析城市商业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用不同视角探究城市发展的数据研究机构,从2013年开始对内地城市进行排名。

在GYbrand(格勒博意利)的排名中,第三梯队中同样只有福州和济南两个具备“GDP超万亿+省会”特征。

备注: 格勒博意利(Global Yearly Brand Consulting Co., Ltd,简称“GYBrand”)成立于2017年,是全球首家每年发布世界品牌500强和世界城市500强等榜单的中国本土机构。

城市排名不仅仅是GDP数据的反映,更是城市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济南在山东省内面临青岛和烟台两座GDP万亿城市的围堵,同时又是其中唯一的内陆城市,文化底蕴深厚但“存在感”不强,一直被青岛“分流”。而福州GDP省内第一,又有港口加持,拥有省会城市中最长的海岸线,仍被“自动”列入第三梯队,排在合肥、东莞、无锡、佛山之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02 高调起来的福州

谈起福州,福建人总会说福州很“低调”,但这种低调却是不得已的低调。

福州有平潭岛、三坊七巷、上下杭、三山两塔,风景、底蕴一点都不缺,但当你在搜索框中输入“福建旅游”,出现在首位的常客一定是:厦门、南平,除了福建官方,一般人不会把福州排在去福建旅游的必选目的地前列。

这一点,从“年度旅游总收入”的对比中清晰可见,2023年厦门旅游总收入超1567亿元,福州为983.89亿元,甚至不及泉州的1002.40亿元,只能排在省内第三。

即使以统计口径比较广的“接待旅游总人数”来衡量,2023年福州接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厦门接待旅游总人数近1.1亿人次,福州坐拥交通便利,但也要被厦门压一头。

福州虽是省会,但在2021年之前,泉州常年稳坐省内GDP第一城市,厦门是副省级城市、旅游名城,让福州这个全国唯一一个非“副省级城市”省会的身份非常尴尬。

强烈大落差感,让福州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格外努力,虽然它嘴上还继续喊着“低调”,已经多方面发力争省内第一。

2021年10月,福建发文支持福州实施强省会战略,“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福州GDP超越泉州,开始走上“大哥”之路。

从2013年到2023年十年之间,福州GDP从4857.74亿元增长到12928.47亿元,GDP年均增速7.6%,GDP增速高于泉州,并将与泉州的差距扩大到了700亿元。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福州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根据官方数据,数字经济现在福州市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度是超过了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甚至在民营经济领域,福州也在迎头赶上厦门、泉州。虽然民营经济在泉州更为活跃,为泉州创造了超过8成的GDP,而在福州民营经济占比只有6成,但在头部企业中,福建民营经济100强收入总额最高的是福州。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为了强省会、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福州不可谓不下力。一方面,闽侯撤县改区的计划引发热议,如果该计划实施,福州将一举实现“十四五”目标:全市建成区从现在的301平方公里扩大1倍至600平方公里,同期城区人口也将力争达到500万,推动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另一方面,福州在2020年前后就开始加速推动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将部分支柱企业总部设立在福州。例如,2020年福建省开始整合全省的港口资源,设立省属国有企业——福建省港口集团,总部设在省会福州。

资源向省会集中,通过整合能力打造“大哥”福州,也正是福州被厦门、泉州等城市诟病的地方。

即使走上了弯道超车的快速路,目前的福州经济距离2021年时提出五年奋斗目标:“GDP突破1.7万亿,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左右”,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雄心很大,但事实是,2023年,福州常住人口只增长了2.1万人,福州这个“省内大哥”,放到同级别的省会城市去横向对比,结果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03 比不过济庐的福州

2021年之后,福州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在省内坐稳第一位置,但和其它排名靠前的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即使与GDP接近的合肥、济南相比,福州也在综合实力上稳稳地拉在后面。

论人口虹吸能力,合肥是福州的10倍;

论财政收入这一衡量城市发展更具“含金量”的指标,济南比福州高了40%;

论GDP数值,福州要高于济南、合肥,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上,福州与后两者却有3000元左右的差距。

一直在“求上进”,甚至在人们印象中“很发达”的沿海城市福州,实际对比起来,却有点虚。

数据来源:官方公报,数据口径:2023年

综合实力差距是福州一直以来很难进入省会城市前十强的主要原因,但即使与非省会城市的宁波、东莞对比,福州在主要经济指标上也是“处处惜败”。

福州与宁波相比,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与东莞相比,互有胜负,但东莞作为珠三角的一个普通地级市,面积不到福州的四分之一,单位面积的GDP产出却是福州的4.16倍。

数据来源:官方公报,数据口径:2023年

“落后”的福州也开始学习别的城市的先进做法。比如,福州正在跟深圳、合肥学创投。

今年1月,“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规模100亿元,存续期限10年,基金管理人是此前备受瞩目的千亿投资平台福建金投。

今年2月,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的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签约,基金总规模300亿元,聚焦福州市“四大经济”、“16条重点产业链”。

开始“放眼看世界”的福州,“后劲”有多强,还得拭目以待。

04 房地产跌落的福州

在经济保持增长的同时,只有福州人知道福州的房地产市场有多痛。

2019年高速发展时期,福州市当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一举超过千亿。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2019年福州土地出让金为1019亿元,同比大幅上涨90%,与此同时,土地财政依赖度也高达153%,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三位。

由于过量的土地供应,此后,福州成为房企谨慎投资的城市,土地出让金也连年下降,至2023年,已经回落到了385亿元,为近七年最低。

数据来源:克而瑞研究院

2023年一年,福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6.1%,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下降了35.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38.1%。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福州出让地面均价已经回落到了2016年的水平。因为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大幅下滑,福州被迫摆脱了土地财政依赖。

来源: 福州市统计局

发家于福州,曾经名噪一时的闽系房企阳光城、泰禾、正荣、福晟、融侨纷纷暴雷,金辉也岌岌可危,福州民营地产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受此影响,进入2024年年中,福州楼盘已经卷入大范围的价格战。“全福州最便宜地铁口江景房”,有均价8200元/平米的项目,将价格下调至5888元/平米起,价格腰斩,售价已跌破楼面价。

据克而瑞数据整理,今年1-5月,闽侯辖内的竹岐均价下跌约24%,祥谦下跌约22%,南通下跌约21%,全福州的二手房去化周期超过20个月。

市区缓降,外围大跌,高库存压顶,导致福州的房地产投资价值大幅下降,当地自媒体评价:

现在整个福州的楼市已经正在接受一种共识——二环外的房地产,基本不再具备投资的价值。

05 尾声

福州被机构划入第三梯队城市,在全国排在20名开外,是因为福州底子弱、综合实力还有待提升。

福州被一些人看好,是因为福州正在奋起追赶,而从全国城市的发展战略来看,从上海到广州之间的广阔土地上,还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福州的地理位置刚刚好。

但,福州能不能崛起?答案还要福州自己来写。没有一所知名高校,新经济还有待发展的现状,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福州,还会继续被虹吸、产生比较劣势,而福州在省内面对泉州、厦门、宁德、莆田都没有特别大的虹吸资源优势。

省流福州,还需要继续高调冲刺。

展开全部内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本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