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30 13:00作者: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来源,请知悉。
你究竟有多长时间没完完全全地看过一部能够让你回味三日的电影了?
我们曾以为,有些名字就像是那定心的药丸。比如“吴京”这位演员。
从《战狼》到《流浪地球》,他几乎已然成为了电影票房领域的“标志”。不过现实却在2025年的那个夏天,给了大家狠狠的一击。
由吴京出品且客串的电影《再见坏蛋》,在众人满怀期待中上映,可6天后,便以26.7万元的票房惨淡落幕,正式宣布撤档。
这个数字,甚至不够支付一场路演的费用。当“吴京”这个名字都无法再号令票房时,我们得承认,那个单靠一个名字、一张面孔就能让观众无条件买单的时代,或许真的结束了。
这不是吴京一个人的“滑铁卢”,而是整个内容行业地壳变动前发出的隆隆巨响。
曾几何时,吴京的名字与“百亿票房”紧密地绑在了一起。他所代表的那类硬汉形象,以及蕴含的家国情怀,踩中了在过去的数年里大众情绪的那个燃点。
不过当这份光环,被移植到一部,以讲述市井温情为主旨、聚焦平凡人善良的电影《再见坏蛋》时,却意外地失灵了。
这部电影拥有一个很不错的班底:主演是《漫长的季节》中的陈明昊,导演俞钟曾拍出感人肺腑的《我的兄弟姐妹》。影片在小范围点映后甚至获得了豆瓣8.5的高分,被夸赞为“国版《菊次郎的夏天》”。
吴京本人也为这部电影投入心血,让旗下公司主控发行,更亲自客串,竭尽所能地在各地路演中录制VCR推荐。
不过,市场给出的回应是冰冷的,上映首日排片率0.3%,且大多是几乎无人问津的“幽灵场”。观众不是不想看,而是根本找不到排片。
这背后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院线经理们用直接的数据逻辑,宣告了对这部“吴京非典型作品”的不信任。
他们不相信,离开了重工业加持和激烈的动作场面,吴京的光环还能否照亮一部文艺温情片。
这场票房的溃败,与其说是作品的失败,不如说是“路径依赖”的失败。它逗号警示着创作者:当你的名字被固化成一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多么光彩熠熠,它也可能成为你突破的牢笼。
如果说《再见坏蛋》的撤档是个案,这样放眼2023至2024年的电影市场,我们会发现,观众“用脚投票”的趋势早已清晰可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明星主导电影票房的现象正逐渐消退,观众在市场里的话语权前所未有地提升。
观众变得,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聪明”。他们不再轻易,为大IP、大制作或某个演员的粉丝效应买单。相反那些能够切中社会话题、提供强烈情绪价值,讲述扎实故事的作品,正不断成为市场新宠。
《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故事与题材的吸引力,情感共鸣是观众观影以及映后讨论的核心动机。
2025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并非在传统意义层面上的那种商业片,却靠着细腻的情感以及对历史十分深刻的刻画,依托着观众们自发的“自来水”口碑来进行传播,终成功登顶。
这个时候,一些拥有着大阵容以及大制作的影片,却因为故事悬浮、人物扁平,而遭遇到了市场的冷遇。
这一变化,与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息息相关。短视频、微短剧等碎片化娱乐方式,正在无情地抢夺用户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的机会成本变高。
他们需要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这个理由不再是“某某某演的”,而是“这个故事据说能让我哭笑燃”或者“这个话题正在我的朋友圈刷屏”。
《再见坏蛋》的困境在于,它虽有一个温情的故事内核不过,在宣发上,却依旧试图依靠“吴京”这个招牌。当观众发觉,这并非一部典型的“吴京式”电影时,期望的落差便转化为市场的冷漠。这给内容生产者敲响了警钟: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妄图走捷径、依赖过往光环的行为,都可能被观众毫不留情地抛弃。
《再见坏蛋》的票房失利,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当下的社会情绪中,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英雄”。
吴京的成功,源于他塑造了一系列“战狼式”的硬汉英雄,满足了特定时期,大众对民族自信的心理投射。不过当社会从那宏大叙事激昂的氛围中,逐渐回归到对个体生活的关注时,观众的审美偏好,也在静静发生着转变。
《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指出女性以及“95后”,正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力群体。
她们的观影选择更加注重与个体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关注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社会现实和情感连接。
2025年暑期档动画《浪浪山小妖怪》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将视角从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转向了那个在职场挣扎、渴望回家的“小猪妖”,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内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再见坏蛋》讲述的在武汉老城区里,一群平凡人相互取暖,展现出善良与温情的故事,恰恰顺应了这种趋势。
它试图呈现的,不是那种拯救世界的英雄,而是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有着一些小毛病但心怀善意的“身边好人”。
不过这部电影的失败,或许也说明了市场转型的阵痛。观众对吴京的“硬汉”标签认知过于根深蒂固,以至于无法立刻接受他与一个市井温情故事的连接。而影片本身,或许在叙事节奏和表现手法上,也未能突破传统文艺片的窠臼,找到与更广泛观众对话的有效方式。
不过这次失败的尝试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它就像是一次“市场试错”,揭示出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或许存在“认知时差”;与此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更为多元、更加注重个体价值的叙事时代,正在悄然来临。从“硬汉英雄”变为“身边好人”,这不仅是银幕形象的更替,更是社会心态变化的真切反映。
吴京的这次“失灵”告诉我们,没有公式可以永远奏效。观众的审美,流动不止;市场一直在变化。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护城河”就是撕掉标签,忘掉光环,沉下心来,去倾听这个时代真实的心跳,讲述那些能触动人心的好故事。
因为能打败“坏蛋”的是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吴京出品电影《再见,坏蛋》撤档,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元.红星新闻